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啼笑皆非的"小姐戴套率"

2010年05月14日 10:26   来源:东方网   涵今

  今年内,东莞暗娼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须达到82%,至2014年,此比例要上升至90%;今后六年内,东莞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须控制在1%以内……这是东莞市日前定下的艾滋病防治目标。南都记者昨天了解到,东莞日前启动了全球基金艾滋项目,获批108万美元的经费,使东莞每年的防艾经费增加了两倍多。(5月13日《南方都市报》)

  泰国是一个性开放、色情业泛滥的国家,但因此患上艾滋病的人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泰国从1991年开始在所有商业化性服务场所,免费发放安全套,规定性工作者和顾客必须使用;同时通过调查到性病诊所就真的男性性病患者,了解其接触过的所有性工作者的遵守情况,对不遵守规定的性服务场所则勒令关闭。结果,泰国性服务场所在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率由1989年的14%升高到后来的90%以上,新感染性病的人数也从此大幅下降。

  从泰国的成功经验来看,东莞要求暗娼商业性行为必须使用安全套,且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须达到多少多少,还是无可非议的。毕竟,在好多地方,暗娼商业性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正视现状,对“症”下药,未偿不是明智选择。如果东莞暗娼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真能达到既定目标,即今年内82%,到2014年上升至90%,那么,“今后六年内,东莞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1%以内”这一防艾目标,完全有可能实现。

  但是,明知这是好事,却还是觉得相当的滑稽,好笑。首先,今年内暗娼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须达到82%——这82%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又是怎么测算或制定出来的呢?其次,届时如何去调查和统计,来衡量82%这一“戴套率”是否实现了呢?此外,明确了“戴套率”,是不是就等于承认暗娼商业性行为是合法的,或默许其可以存在的呢?如果是,无疑有悖法律规定,更有失道德准则。一边是明令禁止卖淫嫖娼,一边却规定发生这种行为时的“戴套率”,如此矛盾,怎么想怎么觉得别扭。

  曾几何时,有关方面提出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必须放置安全套,都被指有助长卖淫嫖娼行为的嫌疑,如今,东莞又明确了暗娼商业性行为“戴套率”。真不知下一步,还会有什么样的“防艾举措”出现。

(责任编辑:侯彦方)

延伸阅读
  • ·女人遭遇强奸 用刀还是用套?    2010年03月14日
  • ·防艾重在一“套”有危险    2009年11月30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