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6:00-7:00,武汉电视台直播厅。武汉市城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委等5部门局长经历了一场特殊大考。1小时内,5名局长面对的是:专揭各部门“家丑”的暗访短片,他们提前不知道;通过热线打进电话的市民的质疑;台下有49个作出公开承诺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多为局长及分管副局长)及市民代表300多人;还有主持人言辞辛辣的追问。而这一切,都要在电视直播的镜头前进行。(《武汉晚报》5月12日报道)
面对揭丑短片和市民们的咄咄追问,武汉市的几位局长们都表示“心情很沉重”、“心情很沉痛”、“内心也不是滋味”、“心里很沉重”。局长们表示过“心情沉痛”后,暗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自然会得到水到渠成地解决。因为这是对媒体曝光的回应之举,也是表示自己重视民生工作的表态。
问题的关键是,这种让相关官员和市民在电视演播大厅面对面对话的机会,实在太少。不仅是在武汉市,在其他城市,也是如此。就此次武汉电视台曝光的揭丑短片而言,问题无外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民生问题。让我们疑惑的是,对于诸如“是不是交警只管罚不管疏通”、经适房“便宜没好货”、黑出租泛滥等普通而琐屑的问题,局长及相关官员们,在看到揭丑短片之前真的一无所知吗?如果不是一无所知,又何来的“心情沉痛”?
问题就在这里:局长们面对揭丑短片时表示“心情沉痛”,更多是出于一种表态的需要。表态之后,相关职能部门应会掀起一场针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久拖不决老问题,进行一轮严厉的整肃。但是,在整肃之后呢?局长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能保证揭丑短片中暴露出台的系列问题,从此“一劳永逸”地消失吗?一些部门工作人员面对民生问题时懒作为、不作为的态度,频频涉足官商勾结、屡屡被利益绑架的作风,会因此销声匿迹吗?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市民的追问,仅有武汉市城管局局长李记泽明确表态,自己“每天有半天都在马路上办公”。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个职能部门的一把手,都能像这位局长一样,每天都抽出时间“现场办公”。我们需要的是,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民生问题时,能够始终保持警醒而认真的态度——不要等到接受媒体监督、面对市民当面追问时,才摆出一副“心情沉痛”的模样。
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和职能部门有效对话,指出对方不作为和工作纰漏的机会,实在太少。政府如何感知民生的冷暖呢?肯定来源于他们的耳濡目染和切身感受。资讯技术的发达和媒体环境的改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共监督的力量、丰富外部监督的途径。但是,面对倒逼,职能部门如何改进态度善待民生,还有待于自律、自省意识的加强。比如说,应该保证公正、平等的对话平台能够时刻畅通,保证惩戒机制能够适时发挥效力不至于沦为摆设,如此等等。民生小问题是如此,拆迁等大问题也是如此。那些在此方面管理成功的城市告诉我们,做到这些并不难。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