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干部出国“留学”的三点期待

2010年05月07日 13:46   来源:荆楚网   黄云香
    从1992年开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设了面向中国官员的课程,主要讲授公共管理、城市规划等,学费每人每年10万元左右。至今受训的已有8000多人,级别最高的有市委书记。(《扬子晚报》5月6日)

    不得不说,领导干部出国“留学”总体上成效卓著,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人们对有些干部出国学习颇多非议,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群众对领导干部大批组团出国考察、学习颇有看法,尤其是对某些领导干部借学习之名“公款旅游”、特别是大肆挥霍的极端事例反映强烈,对出国学习考察的实际成效深表忧虑。为此,我对干部出国“留学”有三点期待:

    一是期待干部出国留学不要变味。据我所知,有些干部外语水平很差,听不懂课,更谈不上交流,甚至出现个别的人因怕讨论而不上课,其效果可想而知。更有甚者,以“留学”为名出国走走,名正言顺,因而堂而皇之把自己往外面送。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腐败形式。另外,某些官员借机转移财产,给自己找好退路。这些变相的东西,都有违出国“留学”的初衷。

    二是期待干部出国留学不要崇洋媚外。有些领导干部留学归来,依然“邯郸学步”,言必称新加坡,这是一种典型的崇洋媚外,这可能也是大家的一个担心。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必须立足于国情,应用于国情。领导干部出国“取经”之后,莫成纸上谈兵,更不要脱离实际,一味地崇洋媚外,要有选择性地践行“拿来主义”。

    三是期待干部出国留学不要过于浪费。据我所知,有些人在美国哈佛学习,几周时间,学费每人约20万元人民币之多。许多地方,还给出国的领导干部配电脑、出制装费等,这些费用也不少。我算了一笔账,哈佛学习每人20万,以农民人均纯收2000元计算,相当于100个农民的年均纯收入。我并不反对留学,但绝对痛斥浪费现象。只有把握好经费的“度”,才能确保留学的“廉”。因为出国留学的费用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敏感问题。

    综上所述,是我对干部出国“留学”的三点期待。除此之外,完善干部出国“留学”,从根本上来说,还须从制度上入手,建立健全与此相关的机制、制度。不过,这已是另外一个宏观叙述的又一范畴了。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