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阿凡达”背后的妇孺法则与道德投机

2010年05月06日 10:53   来源:红网   雷磊
    近日网上热传河南郑州四中被强拆,传达室与配电房被拆时,考生成绩通知书被埋,副校长被打。5月3日部分学生举着“还我四中,还我高考,反对暴力拆迁”标语到市委请愿,现场有人对同学喊道:“你们再不走就把你们的学籍给销了。”(南方都市报5月5日报道)

    本是高考临近时,万事自当以学生前途为重,当地拆迁办对郑州四中的突击强拆,无疑击破了学生们平静高考的愿望。此情此景,不能不勾起教育的势弱感叹,不能不哀诉拆迁蛮横,利益冲动之下,已然容不得一张宁静的课桌。推土机的喧嚣,让人恍惚已经置身于拆迁的“战国时代”,没有什么值得敬畏忌讳,也没有什么需要宽容关怀,自然也没有什么是不能踏平的。

    本来学校拆迁自然是校方和拆迁方二者协商的问题,而协商的核心莫过于保证学生能够安心学习,考试升学不受影响。然而,郑州四中的学生们更类似于抗拆英雄“阿凡达”,他们走出教室,在推土机上挂标语,还在节假日到市委情愿,使得这次拆迁冲突看上去更像是学生和推土机的战争。而对于强拆,郑州四中先是有副校长抗拆,而校长王中立却称“此事已经解决妥当”,原本是拆迁主体的校方如此反复,态度着实暧昧。

    学校拆迁到底是协商好了,还是不宣而拆导致冲突,现在仍然是波谲云诡。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最不该被牵连的学生们卷入了冲突,因为他们受到影响了。如若事情真如校长所说,已经商议妥当,自然不会出现学生受影响的事件,学生们也不会冒着被取消学籍的危险,去市委找领导诉衷情。个中原因,或许在于拆迁方在上课期间拆迁,让师生们忍无可忍,奋起反击;或许学校根本同拆迁方协商好,学生成为了一张底牌,被纳入到讨价还价的筹码之中。

    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学生们在前往市委请愿时,有老师参与其中。换句话说,学生情愿的行为实则是经过教师乃至校方默许的,甚至如果没有校方的允许学生根本不可能在校园内,准备好标语站在推土机的面前。虽然学生们容易情绪激动、义愤填膺,心系母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学生毕竟不是这样一起纠纷的主体,而同拆迁方斗智斗勇这样的任务也不适合由他们来完成,毕竟许多学生还没有社会经验,心理上他们依然是未成年,需要细心监护。

    这种以学生为招牌的抗争,不禁让人想起了乡间的妇幼斗争传统,即在遇上了扯皮求告之事时,总喜欢把妇孺老人等弱者推上前去。一则以弱者戚戚之状软化强势者的心理防线,不战而屈人之兵;二则若强势者不待见弱者的眼泪哭诉,甚至动手驱散,自然就处于道德弱势,受到舆论谴责。学生被打扰,学校本该出面护航,结果却是学生们加入抗拆大军。在这种妇孺法则驱动之下,利用弱者进行所谓的道德投机往往成为斗争的手段,如此,原本无辜的学生才被推到了残酷的斗争前线。

    在郑州四中拆迁事件里,学生似乎成了主角,但却也是最不受重视的人。如同妇孺法则里被利用的弱者,其中反映出的还是不重视保护弱者的陋习。一方面,拆迁方不顾学生上课暴力拆迁;而作为“护花使者”的学校,不能为学生创造环境,还让学生介入本不应该有的纠葛,从教育者的责任而言,这也是无法原谅的。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