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连的做法,相信最欢迎的一定是小朋友——没有了沉重的书包,数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测试,有大把时间游戏,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开心?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近年来日益加剧,有两个因素。一是家庭。客观地说,没有几个家长忍心孩子愁眉苦脸,但内心委实矛盾——既想让孩子有天真烂漫的童趣,又担心是“儿时快乐、大时忧愁”的开始:别的孩子多学了怎么办?与其以后奋力赶超,不如现在先起好步……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真实心态。二是幼儿园人为造成的。许多幼儿园为了适应家庭的需求,抑或是出于创收之需,大开兴趣班,设置不少本该小学开办的课程。
无论何种原因,他们都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教育是门科学,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绝不能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小学化”倾向明显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是一种反科学、甚至隐性损害幼儿健康权益的做法。
所以,大连的做法值得提倡与肯定。它通过制度“一刀切”,阻断了一些幼儿园的创收借口,解除了部分家长的心理负担,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匡正幼儿教育偏离的轨道,使学前教育遵循科学规律。
但就在大连“六不准”出台前后,天津公布了一份调查:在1054名未成年人家长中,88.6%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28.2%让孩子学外语,20.3%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看来,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关键还得让成人的教育理念“科学化”。否则,就算有无数“不准”,不过是管住了幼儿园却管不住家长,管住了正规办学也管不了园外兴趣班,受苦的,依然是孩子。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