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之所以今天凸显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说明这一点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让劳动价值得到应有回报,让劳动者权益得到应有保障,这不仅仅关乎一个人的生活温饱或小康,更关系到劳动者的体面和尊严,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实现体面劳动所存在的现实情况和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各国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一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在我国,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7日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讲话引起了全社会热烈反响,尤其是“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内容,引发了公众舆论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之所以今天凸显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说明这一点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也反映出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所具有的高度现实针对性。“体面劳动”的概念并非今天才出现。在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局局长胡安·索马维亚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劳工组织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可以说,体面劳动意味着劳动者在生产性劳动中,他们的权益能够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有充分的社会保障,有充分的就业岗位。近年来,这一理念已经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领导人也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过体面劳动的重要性,并表示通过各方面努力来推动实现这一目标。
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归根到底是全体劳动者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得到了历史性飞跃,前所未有地获得了劳动者的尊严,分享着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尤其是近年来,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更是以空前的力度推动着体面劳动的实现。就业和劳动事关人的尊严,只有实现体面的劳动,劳动者才能生活得更有尊严,这是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的。
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国家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空前提高,但相对而言,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却比较滞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趋势明显,人民群众有意见。在中国经济空前壮大的条件下,却长期存在着各层次劳动者就业压力增大,报酬过低、增长滞后,劳动所得与付出明显不相称等矛盾和问题,再加上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劳动的体面、劳动者的尊严无疑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难题和挑战。
这些现实情况和问题,不仅对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造成损害,还导致和加重了长期以来国内消费低迷、内需不振,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滞,进而愈发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可以说,当前实现体面劳动所存在的这些情况和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尤为需要我们在政策法律、行政管理、行业执行、社会共识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形成推动实现体面劳动的综合能力。
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让劳动价值得到应有回报,让劳动者权益得到应有保障,这不仅仅关乎一个人的生活温饱或小康,更关系到劳动者的体面和尊严,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让劳动者真正实现体面的劳动、尊严的生活,“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才不会只是一句口号,才能激励全体人民尊重劳动、保护劳动、热爱劳动、勤奋劳动,才能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从长远意义上看,体面劳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需要我们以战略的眼光从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审视和思考。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