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命运与“正面动机”

2010年04月27日 08:03   来源:钱江晚报   戎国强
    春哥,即李春江,广东东莞银行男篮主教练,前天晚上第六次率队夺得联赛总冠军;昨天钱江晚报体育版说的就是:国内教练中,春哥带出的国家队队员最多,获联赛总冠军最多,为什么他总是当不上国家队主教练?

    《孩子任何“叛逆”,都有正面动机》,是昨天《钱江晚报》教育版上一篇报道的标题。最近一次“钱报家长会”,讨论了令许多家长头痛的孩子“叛逆”问题。

    打篮球的李春江和钱报家长会,扯得上吗?

    报道说,钱报家长会上,几位教育专家结合案例分析,向家长提供了从少年儿童叛逆行为中发现“正面价值”的思维方法。专家举例很典型,分析很到位,估计不少家长听了也很受启发,但是,有几个家长会按照专家说的那样去想、去做,就不容乐观了。如果希望专家建议起作用,还需要一个条件:废除,或者说颠覆“叛逆”这个概念。

    “叛逆”(孩子)的对面,是一个绝对正确、至高无上、不容怀疑和挑战的权威(家长)。当我们说谁是叛逆的时候,其实就是说,只有“我”才是正确的,凡是跟“我”不一样的,就是错的,都没有存在的理由;否则就是对“我”的冒犯,是大逆不道——既是权威,怎么还能容忍叛逆?所以,如果真的想从叛逆里发现“正面”的东西,首先要抛弃“叛逆”这个概念,不再“唯我独尊”、“唯我正确”。

    说到这里,越发觉得专家的建议被家长采用的可能性很小。一个在自己孩子面前“唯我独尊”的家长,在他的职业环境里,也有一个“唯我独尊”的权威,这权威是他本人还是他人,区别不大;唯一重要的是,权威不可或缺,没有“唯我独尊”的权威,社会生活就无法正常运转,世界就乱套了。因此,在权威面前,孩子不理睬父母,父母无法和孩子对话,都不重要,能不能从青少年的“叛逆”中发现“正面动机”也不重要。

    从可行性角度说,当服从“权威”、信仰权威已经成为普遍的行为习惯,一种已经植入内心的行为程序时,一个人面对孩子的叛逆,要他突然切换到另一个相反的程序上运行,要他突然从服从权威改为容忍“叛逆”,还要从叛逆中发现“正面动机”,这太难为人了。

    在一些人眼里,春哥也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他的“正面动机”不值得发现。

    有没有一个办法,或说有没有这种可能——让那些不喜欢春哥的权威让出位子,让喜欢春哥的人做权威,或者干脆就让春哥入主篮协,然后兼任国家男篮主教练?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