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是周洋的“多事之秋”,夺得冬奥会冠军之后,先后陷入“感谢门”和为父母“要工作门”,最近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长春师范学院同意接收周洋到校就读,今年9月,这位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将正式到长师报到。(4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冠军读大学,似乎是一条捷径,有人甚至为周洋设计出了这条捷径的具体走法:大学——研究生——博士——公务员——体育局长——国际体育大使。
按说周洋的路怎么走是她自己的事,别人干涉不着,但由于涉及到公众利益,别人也就不能等闲视之。在获得冬奥会冠军之后,周洋不但被长春师范学院免试录取,还免除4年学费,享受每年9000元的最高奖学金,并一次性奖励5万元。
周洋上大学享受“两免”(免试和免费),一度让公众很纠结:凭什么她能享受到“超国民待遇”,难道就因为她是冠军,是名人?
由于运动员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平时的锻炼和比赛上,很难保证正常学习,如果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一个标准竞争入学,难度很大。为此,国家对运动员深造学习制订有优惠政策,他们可以享受到加分照顾,这已经是一种特权,再予以免试和免费,则侵占了紧缺的教育资源,挤占了他人的教育经费,对其它考生并不公平。
运动员为国争光,那是国家花钱培养了他,成为冠军后,国家也给予了很高的奖励和荣誉,之后上大学就应该“桥归桥,路归路”,不该再享受更多的“照顾”,国外也大都如此。如果冠军们有上大学受教育的愿望,一律参加考试,在享受加分照顾之后,还不够大学录取标准的,则必须征收高额学费,否则,“多重利益”让冠军们成了特权阶层,而在冠军入学之后,虽然学校标榜可以对运动员采取抽空集中授课或派教师到运动队授课的办法,但也大多流于形式,这些冠军们拿到的只是“注水”文凭,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损害大学声誉,造成文凭贬值,影响教育发展。
除了冠军之外,还有明星,他们手持“免试符”,长驱直入高校,已成社会痼疾,坊间嘘声四起。但各个大学却对明星钟爱有加,对冠军视若珍宝,以能招到他们为荣,因为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也可以让更多人报考该校,选择与冠军和明星做同学,从而给高校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所以,周洋的“超国民待遇”,最终关涉到教育和招生制度,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和招生制度,终结冠军和明星的“超国民待遇”,国家所提倡的教育公平只能是一句空话!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