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共同悲伤 汇聚前行力量

2010年04月23日 08:20   来源:羊城晚报   乾 羽

  在哀悼日,我们感受到了地震带来的共同悲伤,这种悲伤让我们泪流满面;但,我们也感受到了力量,我们听到了玉树加油的呼声,我们看到了救援的有力,社会的共振。如果说,悲伤的释放是一种伤感的表现,那么力量的汇聚则让我们看到、找到了前行的动力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国务院决定,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这是中国第二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民众举国哀悼。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国务院也曾发出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虽然不能身在灾区现场,但清晰的悲伤亦能深切感受。这感受首先来自全国性的悼念仪式,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借助媒体的力量,借助仪式的承载,人们都会停下忙碌的脚步,停止娱乐,都会真诚地投入悼念活动之中,让玉树的悲伤成为每个人的悲伤,让玉树的未来成为每个人心系的未来。这就是仪式的力量,在仪式营造的共同“场域”中,每个人都是沉静的,每个人与社会也是共振的:在同一个时刻,自己的心情汇集到社会整体中,整体的心情传导到每个人的心灵里。

  感受更是来自于人性的相通。生命的离去让人悲伤,尤其是灾难中的离去。既然,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构成部分,都是不可替代的一分子,每个人的离去也就会成为社会、他人的真实的悲伤。虽然,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和永不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遇难者与幸存者,以及其他人,组成了“我们”。

  灾难面前,悲伤无法回避;人性面前,悲伤无法回避。但悲伤之后,还应该有更大的力量汇聚,悲伤之后,还应该走出悲伤。这力量是救援的力量,是重建的力量。灾情过后,救援与重建将是复杂的工程,灾区面对的不仅是倒塌的房屋,还有心灵的创伤。面对灾民,我们应该将灾情的感受上升为一种同舟共济、互爱互助的力量,应该将灾情的感受转化为持续关注、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每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整体的我们,力量将无比强大。

  天灾无情,但人间有爱。这种力量不仅使灾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因为,赈灾的过程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参与,看到了救援的有力,看到了生命的被尊重,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亲历者、参与者。美好的生活需要追求,美好生活更需要前行的力量,只要力量存在,信念就会坚强,追求就会执着不懈。

  全国哀悼,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因为我们由每一个人构成。在哀悼日,我们感受到了地震带来的共同悲伤,这种悲伤让我们泪流满面;但,我们也感受到了力量,我们听到了玉树加油的呼声,我们看到了救援的有力,社会的共振。如果说,悲伤的释放是一种伤感的表现,那么力量的汇聚则让我们看到、找到了前行的动力。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