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坚定目标不动摇 凝心聚力夺丰收

2010年04月21日 09:03   来源:农民日报   
    4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紧急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特殊困难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必将对春季农业生产乃至全年农业生产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抓好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对巩固来之不易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对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异常的气候条件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基础是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但是也要看到,今年农业生产也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和突出问题,最突出的是气候条件极端异常、农业灾害多发重发,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困难,西南地区特大旱灾百年一遇,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影响严重;北方冬麦区持续低温,对夏粮生产构成现实威胁;东北、西北气温回升缓慢,春播生产受阻;新疆、内蒙古等地遭受历史罕见寒潮冰雪灾害,牲畜饲草料接济面临困难;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稳定发展面临挑战,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复杂严峻的异常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有关会议也作出了专门部署,尤其是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传达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释放出了强烈的强农信号,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夺取今年夏收粮油丰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极大地提高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

    此次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当前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覆盖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是近年少有的。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突出困难,使处在生产第一线的农民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要克服气候的不利影响,势必要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这不仅需要更多的现金支出,而且成本的增加将造成生产收益的下降。反之,如果不相应加大投入,消极地靠天吃饭,则不利的气候条件会使产量严重下降,造成收入的锐减。对此,国务院出台的这些政策措施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有力地帮助农民摆脱了两难困境,不仅为农民解除了增加成本的心头之忧,而且补贴款在春耕之时迅速到位,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让农民可以放心地加大农业投入,克服气候的不利影响,实现增产增收的预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为春耕生产提供的有力支持下,气候因素的不利影响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政策措施已经出台,关键是要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细化新出台政策的实施方案,逐项逐级分解落实,尽快将中央的惠农措施落实到广大农民身上,将真金白银尽快地送到每位农民手中,切实发挥政策导向和推动工作的巨大作用。同时,要积极组织政策解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全面迅速准确宣传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政策措施,让基层干部心知肚明、农民群众家喻户晓,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

    目前,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忙季节,工作头绪多,职责任务重,目标要求高,发展变化快。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粮食和农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定夺取夏收粮油好收成和春耕生产全胜的近期目标不动摇,坚定“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年度目标不动摇,坚定“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滑坡、农民收入不陷入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发生逆转”的发展目标不动摇,不折不扣地把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全力以赴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