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老地名,就是保护广州的传统

2010年04月18日 07:13   来源:羊城晚报   周 云

  这是一个趋新的时代,新与旧俨然成了价值判断标准,新就是好、就是先进,不用说,旧意味着落后,应该遭到淘汰。于是就有了旧城改造,旧街道、旧房子都要被拆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些老地名,在推土机的轰鸣中,也渐次被雨打风吹去。根据广州地名办的统计,随着历史的变化与市区扩建,广州2000多个老地名已经消失。

  广州之所以是广州,外地人对广州的敬仰、倾慕,广州当地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认同,无一不同这座城市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有关。而这些敬仰、倾慕、热爱和认同,对象绝不是虚空、抽象的广州,而是广州文化的具象:大者或为云山珠水,小者或是一碗萝卜牛杂,一句白话,一座大屋,一条小巷,当然也包括一个地名。地名,代表着一片土地,见证着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的生命历程,见证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个地名的消失,虽然不会伤一个人的筋骨,但也会成为他的惆怅、他的伤痛。地名,事关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感情。

  事实上,正是市民对城市的感情、对于城市的认同,才是城市生命力最为可靠和持久的源泉。那么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是不是应该尊重和珍视市民对城市的这份感情呢?其实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并不需要花太多成本。只需要对改造拆迁的决策慎之又慎,对有文化价值的老城区、老街道、老建筑尽量保留。同时对于新建筑、新街道、新社区的命名悉心规划,尽量将老地名融入其中。

  然而一件不难办的事情,却有着不尽如人意的结果。这与相关部门缺乏对市民的尊重、对市民感情的尊重、对广州文化传统的尊重不无干系。或许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既与政绩无关,似乎也无关市民的生计。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也是市民的福利,尊重市民情感,保障市民福利,是政府的分内事。而历史文化传统对于城市来讲,就更为重要,失去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失去的不仅是特色,更是生命力。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