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内政活动也应减少“组织迎送”

2010年04月14日 13:31   来源:千龙网   张贵峰
    经中央同意,为进一步推进出访礼宾改革,今后中国领导人出访时,将简化驻外使领馆组织迎送活动相关安排。 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离京赴美,率先实行新的礼宾安排,在抵达和离开往访国时,不再组织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到机场迎送。(4月13日新华社)

    “领导出访不再组织迎送”的重要善政价值,正如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指出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事实上,这种删繁就简的礼宾改革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在不断持续,如“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领导人出访一般不再举行答谢宴会或答谢招待会;1991年开始,我国领导人出访的离、返京送迎仪式从机场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3年开始,我国领导人出访离、返京不再举行送迎仪式”。

    其实,稍加玩味,不难发现,这种“不组织迎送”的礼宾改革及其所内蕴的善政价值,不只体现在外交领域、国际场合,在国内政务、内政活动中,同样明显存在,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其内在的价值、必要性和迫切性其实更为强烈。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单一制国家,我国上下级政府之间具有一种十分紧密的内在行政关系,不仅下级政府要对上级政府负责,上级政府也对下级政府负有直接统一的领导责任。因此,上级领导视察下级、“下基层”等政务活动,势必十分频繁。

    毋庸讳言,这种频繁的“领导视察”、“下基层”,在实践中,常常出现流于形式、耽于繁文缛节的现象。这种内政活动中奢华繁缛的“迎来送往”仪式,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对求真务实的善政本身,事实上也构成了一种极大的遮蔽和干扰。

    就民众而言,它既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妨碍,如交通出行秩序,也会在无形中制造民与官、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一种隔膜、疏离、生分感。而另一方面,就政府、领导而言,这种过于繁复、程式化的“迎来送往”,也必然会影响他们对基层、实际的真正深入,遮蔽他们对来自社会底层真实情况的充分了解和认知。于是,政情难以真实传达,政令同样难以畅通无阻。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