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央同意,为进一步推进出访礼宾改革,今后中国领导人出访时,将简化驻外使领馆组织迎送活动相关安排。 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离京赴美,率先实行新的礼宾安排,在抵达和离开往访国时,不再组织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到机场迎送。(4月13日新华社)
“领导出访不再组织迎送”的重要善政价值,正如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指出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事实上,这种删繁就简的礼宾改革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在不断持续,如“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领导人出访一般不再举行答谢宴会或答谢招待会;1991年开始,我国领导人出访的离、返京送迎仪式从机场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3年开始,我国领导人出访离、返京不再举行送迎仪式”。
其实,稍加玩味,不难发现,这种“不组织迎送”的礼宾改革及其所内蕴的善政价值,不只体现在外交领域、国际场合,在国内政务、内政活动中,同样明显存在,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其内在的价值、必要性和迫切性其实更为强烈。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单一制国家,我国上下级政府之间具有一种十分紧密的内在行政关系,不仅下级政府要对上级政府负责,上级政府也对下级政府负有直接统一的领导责任。因此,上级领导视察下级、“下基层”等政务活动,势必十分频繁。
毋庸讳言,这种频繁的“领导视察”、“下基层”,在实践中,常常出现流于形式、耽于繁文缛节的现象。这种内政活动中奢华繁缛的“迎来送往”仪式,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对求真务实的善政本身,事实上也构成了一种极大的遮蔽和干扰。
就民众而言,它既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妨碍,如交通出行秩序,也会在无形中制造民与官、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一种隔膜、疏离、生分感。而另一方面,就政府、领导而言,这种过于繁复、程式化的“迎来送往”,也必然会影响他们对基层、实际的真正深入,遮蔽他们对来自社会底层真实情况的充分了解和认知。于是,政情难以真实传达,政令同样难以畅通无阻。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