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拥有了一项权力,我要消灭网络文学。”在“网络时代的文学处境”研讨会上,作家麦家一语惊人,声称网络文学99.99%是垃圾,只有0.01%是好东西,“如果想从网络上找到好的文学,无异于大海捞针”。(4月8日新华网)
不知何时,“文学”已经有了主流与非主流、传统与网络之分。两者的“区别”还是泾渭分明的,似乎传统的就是主流、就是阳春白雪、就是文化的正统,而后者则往往被贬为“垃圾”和“糟粕”。将网络文学视为“垃圾”不屑一顾者,作家麦家不是第一人,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人。
这种偏激的批判令人难以苟同。如果按照这种逻辑进行推论,即假如“网络文学99.99%是垃圾”,则是否意味着网络文学的受众99.99%都是“垃圾消费者”?那么,失去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传统文学作品,又算什么呢?写出来没人看、得不到读者认可,这样的图书消费品或者也跟“垃圾”没有太大的区别。网络写手们是不是也可以站出来不屑一顾地嘲讽“传统文学99.99%是垃圾”呢?
平心而论,传统作家们的作品,无论从文学造诣还是作品艺术性来说,都是大多数网络写手们所不能比拟的。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怪异的景象:“优质”的作品得不到大众和市场的认可,反而是那些随意性强的文字号召力强呢?再次套用“主流”作家的逻辑:这或许应该归咎于社会浮躁和商业化的炒作推销。但这是网络文学风行的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吗?网络文学既然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阅读变革,引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追捧,起码说明有其存在的土壤。而与之相比,一些传统作品却渐渐脱离大众,与现实脱节却还在一味鼓吹理想化的文学号角。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黄平说得很好:作家应该考虑如何用纯文学的方式来回应这个时代。不要把大众看得太弱智,学不会“回应”这个时代的作家,自然是要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所以,问题不在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谁更“优质”、需要打倒谁树立谁的问题,而是要丢开那些陈腐的文学阶层规则以及高高在上的傲慢与偏见,让“传统”与“网络”进行同场竞技。我倒是想建议落寞的“主流”作家们学一学易中天先生,以平和的姿态俯下身来,考虑大众的需求,将文学经典理念通过个性化的释读传播给大众,与市场进行平等对话,自己也谋得一份丰润的收入。毕竟,作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