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不在人口而在行政理念

2010年03月31日 07:23   来源:工人日报   朱四倍

  据3月29日《南方日报》报道,去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高达4564人,远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我国最拥挤城市。这引起了坊间对“深圳是否仍是宜居城市”的质疑。专家表示,宜居程度不能简单跟人口密度挂钩。

  在2007年9月公布的全国城市品牌价值榜上,深圳的宜居指数高居榜首。而在去年中国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中,深圳跌出了前十位。

  笔者以为,城市是否宜居与人口密度有关,与政府行政观念的关系更大。

  对宜居城市的关注是伴随城市发展问题产生的。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影响公众生活质量的问题。深圳也不例外。

  一般认为,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有三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物质基础,和谐的人文氛围。要达到这些目标,离不开科学的行政管理。

  首先,政府是否重视城市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是宜居与否的关键。政府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将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及城市宜居水平。

  其次,政府是重视人,还是重视国内生产总值,是宜居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宜居城市不仅对城市硬件建设提出了要求,对作为软环境主导的人的要素也有更高要求。比如,公民的道德素养、文化程度、精神面貌等。

  最后,政府是否重视社会文化建设,城市能否接纳外来文化和事物,各阶层能否相处融洽,都反映了城市文明程度及和谐程度,而这同样是宜居的基本体现。

  宜居城市建设涉及很多细节。从百姓的角度看,宜居城市建设要充分考虑百姓意愿,为百姓提供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途径,以人为本。从政府的角度看,宜居城市既要注重优美的城市环境、便利的基础设施、独特的建筑风格等表象建设,又要注重和谐的城市氛围、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健康积极的城市精神等内涵建设。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