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此话引起了广泛反响和巨大震动。面对当前党的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人们参政议政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网络舆论的兴起,如何变革执政理念,使广大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更畅通,反映问题的方法更便捷,成为考验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道新课题。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单位和党员干部虽然也在口口声声地喊着“欢迎批评和监督”,但真正遇到批评和监督的时候,态度却完全相反。笔者以为党员干部面对批评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否则再多的批评和监督也是空谈。
对待批评要虚心。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要把批评当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严于解剖自己,认真检讨和反思缺点错误,敢于把“刀子”指向自己的痛处,这样才能真正与缺点错误一刀两断,从而获得新的进步。
对待监督要静心。一些党员干部总认为媒体监督是挑刺儿,找茬儿,面对监督浑身不自在,想方设法逃避监督、对抗监督,追求没有约束、无法无天的“自由”。这种心态折射出这些官员民主意识薄弱,“面子意识”及“官本位意识”严重。党员干部要明确认识到,无论担任何种职务都要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党内各项规定,正确看待监督,热情欢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积极配合监督。
对待妄语要平心。谣言止于公开,公信源于透明。要认识到人民群众能鼓起勇气敢于对党和政府、对干部“拍砖”,那是他们对党和政府有着强烈的期待,希望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为社会“把脉”。这是政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的进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使是与事实不符、张冠李戴的批评,也要冷静对待,作为一种提醒、一种警示,以免重蹈他人覆辙,使接受批评的过程,成为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素质的过程。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