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去世。近日,温家宝总理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这位从教60载的小学老师。几十年来,霍懋征受到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周总理称她为“国宝”,温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
“国宝”老师留给我们怎样的财富?且看霍老师的座右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专家学者、部长司长,可我们应该把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工人、好农民、好公民”……体味霍老师的教育格言,感觉朴素中透着鲜活、含有深意,抓住了为师之道的根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霍老师是“国宝”,更是一面“镜子”。与之对照,当下教育在有些方面需要“返璞归真”。
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执着。当下教育领域急功近利的最大表现,就是过分关注分数、关注升学率。政府部门领导关注区内学校中考、高考升学率,因为这与政绩和颜面挂钩;校长、教师关注升学率,因为这与自身业绩评价、奖金评定、荣誉称号相关。为促使学生在短时期内提高考分,题海战术、重复操练、加班加点补习之类的都得用上,因此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不少学生将学习视作莫大的苦恼而非兴趣。如果教育工作者坚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就会摈弃短视,放眼长远。看看霍老师是如何为学生减负的:低年级不留作业,高年级作业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别人用四五个课时教一课书,她用两三个课时完成,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她提出的素质教育是“十学会”——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这些让学生一辈子受用。
少一些新口号,多一些扎根泥土的教育实践和改革。时下,在各类教育研讨会交流会上,在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新理念新提法层出不穷。教育工作者们在提炼这些新口号过程中,也花费了许多精力反复推敲思量。事实上,关于教育真谛,老教育家们已作了深刻且生动的阐释。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概括得多么精辟。时下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不是“同义反复”,而是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构建更加和谐的教育生态。
少一些束缚和制约,多激发教师内在“爱”的力量。赶教学进度、抓考分、紧盯升学率,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压力很大。过多的压力,会使老师忙于事务、应付指标,磨损了内心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忱。霍懋征等老一辈教育家的事迹告诉我们,教育家不一定身居高位,不一定是学问最高的人,但他们身上拥有共同特质——对教育事业和学生满腔热爱,以育人为终身志向。所以,发展教育首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心中的“爱”被点燃,教育智慧才能源源汇聚,许多难题便有望破解。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