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比"一考定终身"更高明?

2010年03月02日 13:35   来源:东方网   天峰沸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昨起公开征求意见,我国将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国家对于高考改革的推进幅度是前所未有的,能这么明确地用国家政策文本来确认这个高考改革的方向,非常不容易(3月1日《新京报》)。

  反对现在的高考制度的人士,老是喜欢说现在是“一考定终身”。但是请问,现在有什么比“一考定终身”更能显示社会公平和公正呢?何况,说现在“一考定终身”并不准确,大学生毕业要自己找工作,很多毕业生要找到发挥专长的工作非常困难,谁为大学生“一考定终身”了呢?

  关键问题是,除了考试是比较真实的,其他环节有多少人相信?在网上,经常有人揭露中学评选“三好学生”和“保送上大学”的水分,可以查一查,被“保送”的大学生有多少没有官和商的背景?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连请班主任吃饭都没有钱的家庭的孩子是“三好学生”?

  去年让中学校长推荐优秀中学生上大学,立即遭到老百姓的一片反对。现在,面对领导的压力,面对富商的诱惑,有几个校长经受得起考验?同样,大学自主招生,一个穷家庭可能连交纳学费都困难,但是有些家长可以“赞助”几十万元或者几百万元,大学的招生官员能不动心吗?

  所谓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在“文革”期间早就实行过了;凡是不愿意忘记历史教训的人,都知道这种制度根本就不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当时思想比较正统的形势下,虽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正,但是多数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是深造的坯子,不能成长为科技兴国的栋梁。

  现在高考招生没有正式改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招录工作已经进行了尝试。但是,结果不是完全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比如,面试印象分比例高达30%,这就给幕后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1:3的取舍比例,高于高考取舍比例数十倍,就可以只录取“想要”的人,而不录取分数最高的人。

  反对现在高考制度的人士,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文革”后恢复高考30多年了,现在应该改革了。即使从新中国成立后连续计算,社会主义的高考制度也才60年时间,比起封建社会两千年的科举制度来,这只是历史的一瞬间。两千年的“高考”可以稳定,60年的“高考”就必须折腾吗?

  再强调一下,在老百姓对公平和公正的环境缺乏信心的情况下,现在实行高考的试验改革,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而且,从历史作用看,如果说科举制度对维护中国封建社会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那么今天,为什么不用现在的高考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呢?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