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1997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对于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时期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中央决定予以修订。通知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坚决杜绝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发生。(中新网北京2月24日)
《廉政准则》去掉了“试行”,也就是说已经“转正”了,这种“转正”是历史的必然。“转正”了才有刚性,更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修订后的《廉政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进行了严格的规范,8个“禁止”和52个“不准”,涵盖了行政权力使用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甚至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廉政准则》增加不少新鲜内容,比如“领导干部不准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不准大办婚丧”等。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刚性的《准则》并不等于反腐工作就可以逸待劳,腐败就会消声匿迹,反腐工作依然艰巨。伟人说得好,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反腐工作也是如此,有几个腐败分子会主动坦白自己腐败了?只有坚持原则,毫不手软地深挖、严惩,才能震慑腐败分子。要防止腐败,还得靠阳光政务和完善的监督机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行阳光政务,才能有效地避免暗箱操作,才能真正做到公开、透明,让腐败分子无从下手。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会全上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纵观报道,许多腐败分子蜕化变质的堕落轨迹,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贪官彭长健在庭审的最后陈述时就自称是中了“温水煮青蛙”的陷阱,这个“温水煮青蛙”之说尤其值得我们反思,如果能把52个“不准”变成“高压线”、“死亡线”,也就不存在“温水”,让腐败分子腐了还感觉到舒服。
有好制度更要有好的执行。制度再好,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也是枉然。正如贺国强指出,贯彻《廉政准则》、促进廉洁从政,贵在身体力行,重在狠抓落实。著名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腐败现象大行其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执行力疲软,查处不力,问责不严。《廉政准则》共有52个“不准”,如果这52个“不准”能成为52根带电的“高压线”,谁敢触碰,就坚决查处,让“高压线”变成“死亡线”,还有谁敢碰?如果谁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就撤谁的职;谁敢大办婚丧事,就摘他的“乌纱帽”;可以说没有人会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一些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关健还是执行的力度不够。如果抱着“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态度,始终坚持原则,不管是谁都紧盯不放,坚决查处,《廉政准则》的刚性就能真正显现,就能真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