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南沙小虎化工区内一家化工厂的丙烯酸树脂单体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机器发生故障,约5公斤丙烯酸树脂成品随水蒸气排出。刺鼻的气体顿时笼罩附近村落,数百村民误以为化工厂发生爆炸,恐慌而逃。20余村民因感不适被送往黄阁医院治疗。厂方介绍,该刺激性气体对人无害。据环保部门监测,空气指标没有发生异常。(2月8日《羊城晚报》)
又是一起不明气体泄漏事件,村民因此需入院治疗,并且在治疗同时,经历恐惧、忧虑等等心理困扰。经受着“胸闷头晕、喉咙疼痛、呼吸困难”等等真实的痛苦体验,他们会不会相信厂方和环保部门关于气体无害、没有造成环境污染的说辞?如果只是大而化之地说说,受害村民对事件及后果不甚了了,由懵懂衍生的恐惧,由惶惑衍生的对公平的质疑,对他们、对社会,都将是身体折磨之外更深的伤害。他们有理由得到更合理、更详尽的解释和安抚。
可是,谁来提供这个服务呢?厂方吗?闯祸了、肇事了,能推则推,实在不能一推了之的,就要尽量轻描淡写,这是人之常情,结合企业闯祸的历史记录来看,也是它们的常态。因此,厂方的说法只能姑妄听之。然而,对于管理者和监督者政府相关部门来说,本着中立、公平的立场,却负有提供详尽解释的责任。像现在这样简单地回应媒体并不足够。更多更详尽的解释,应该面向村民,比如说,派出专业人员,向他们详细解释气体到底有没有害、环境的污染标准、后遗症的有无及应对措施等等。如此,方能解除村民的种种后顾之忧,避免“天灾”演绎成“人祸”,造成更深广的伤害。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原本偏远的化工厂、危险品仓库所在地,渐渐成为居民聚居区,不明气体泄漏引发居民不适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解决之道当然是搬迁,若暂时难迁甚至无处可迁,严密的监督和管理就至关重要。然而,我们的管治现状却难免百密一疏,这对危机处理和善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这些细节上服务到家,才有可能真正取得群众的谅解。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