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雄市出台《选拔任用老实人办法》,引起广泛关注。“老实人”究竟是人才还是庸才?提拔老实人是官场雷语还是善治之举?实施起来有什么难度?以下两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编者的话
最近,广东南雄市正式建立老实人选拔任用长效机制,出台《选拔任用老实人办法》,引起舆论关注。
何为“老实人”?根据南雄市的老实人“画像”,他们应是“品行纯实、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绩效真实、不事张扬的干部”,从其五种表现观之,不难看出除了必要的能力外,新办法比较注重的是道德方面(官德和私德)。在“牛虎之交”的岁末年初,南雄出台这样一个提拔老实人的新办法,颇具导向意味——既有“耕牛”的诚实肯干,又有“乳虎”的奋力进取,今日中国正需要这样的公仆。
让更多老实人进入“官场”提升的绿色通道,有着现实必要性。首先,这是“公仆”应有之品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绝非一句空话。官和吏(公务员)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才、德直接决定着江山社稷的兴衰,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点又有所区别。在和平年代,公务员群体的道德水准更显紧要,它对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稳定的社会至关重要。其次,重用老实人,能改写“老实人吃亏”的社会“共识”。曾几何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老实人”逐渐成为贬义词,“不太老实”有时反成夸奖某人有能力之语。其中虽有着社会转型的某种必然,但某种程度上也映照出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异和滑坡。这,恐怕也是眼下强调“重用老实人”的现实原因之一。
然而,提出重用老实人的口号、出台重用老实人的办法,并不意味有能力的老实人从此就进入了提升的快车道,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明确——
老实不老实由谁认定?是由个别领导说了算,还是由群众或同事认定?对同一个干部,可能得出迥异的结论。对此必须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否则,良好的政策意图,可能反成少数人卖官、“捐官”的另类捷径。
老实人的标准如何把握?老实人和“老好人”,有时真的很难区分;而老实人和平庸之辈,常常也容易混淆。怎样设计出一套精细的规则,剔除钻营之辈、贪欲之徒、奸猾之人,让有才能的老实人脱颖而出,是一个长期的命题。
如何防止“伪老实人”乘势上位?“伪老实人”中既有提拔前装老实、得逞后露马脚者,亦有提拔后一如既往地装老实者,比如最近刚被曝光一篇论文95%抄袭他人教科书的长沙某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就曾“亲自动员、组织,重点排查论文抄袭雷同现象”。可见,对老实人的甄别非常重要,切不可只信推荐、看材料、听汇报,而要深入相关人等的生活圈子,全面掌握其详细情况,减少“举孝廉、父别居”的笑话。
如何预防老实人上位后逐渐变得不老实?如果缺乏监督,初尝权力滋味的老实人,也很容易在周围官场生态的裹掖下,从原本老实纯朴逐步走向反面。因此,对被提拔的老实人,切不可一提了之,还必须本着保护的心态,进行制度化的监督和“回访”,确保警钟长鸣,“老实到底”、“老实无忧”。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