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炒肉中,辣椒和肉的比例为3:5;毛氏红烧肉所用五花肉要来自宁乡猪身上……近日,湖南省质监局正在对首批湘菜菜品标准组织审定。(1月28日《湖南日报》)
“湘菜标准”的消息令坊间哗然。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所谓食无定法,适者口珍才是饮食的本味与境界。而正是因为这种不拘章法、无严格流派背景的历史性发展,才衍生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如同时刻处于演进过程中的其他社会元素一样,“湘菜”事实上也不可能“墨守成规”、“规规矩矩”。不论是基于一日千里的世界饮食大环境变化和公众饮食需求的变革走向,还是基于烹饪的内在创新诉求,“湘菜”都必然要处于一个在口感、味道与形式上创新的动态过程之中。给“湘菜”简单地套上一个生硬的标准,不是对它的保护,却很可能是一种棒杀。
当然,倘若“标准化”只是饮食行业的民间组织式举动,即便其不可行也不能行之,其最多也只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市场竞争下的过激自我保护焦虑。但当“湘菜标准”在省质监局的直接组织与干预下出台时,其已经难逃制度之手过度干预市场之嫌。什么“标准”的湘菜受欢迎,本应是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双方意见博弈后的结果,而不能以行政之手过度干预。
与湘菜文化断裂的官方版“湘菜标准”,透露出一种包揽一切的行政心态。伴随着行政权力对社会治理的日益深入与细化,在不少行政官员与公权力的认知中,也形成了一种“标准化”的全能政府幻觉:行政能力与政府管理是万能的,公权力可以通过无限的扩张,来完成对社会所有领域的治理。从发文要求公务员买当地橘子,到人事局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要解决三个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类似的事屡见不鲜。
当公权力跨越边界,当行政举动出现“全能政府”幻觉,值得思考的或许不仅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湘菜标准”,还应该有这样的追问:“全能政府”幻觉是怎样迷失在正当的行政程序中,走丢的“有限政府”理念又该怎样重新被拾起?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