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遏止米粉涨价功夫更要花在“拒吃”之外

2010年01月26日 08:41   来源:红网   高福生
    1月21日,广西柳州市10多家米粉厂不理会物价部门发出的警告,统一提高米粉的批发价,涨幅近50%。不少米粉店也相应提高零售价格,一碗米粉较之前上涨0.5元。此举招致柳州社会各界一致反对,无数市民更在当地网络论坛上发起拒绝吃粉的抵制活动,导致当地米粉销量骤减。(1月25日《燕赵晚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柳州米粉集体涨价的消息,不仅引起了柳州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了新华网、凤凰网等网站竞相报道的话题。不少知情者、业内人士纷纷向媒体报料,涨价内幕也不断推陈出新,吸引市民眼球。柳州周边的米粉厂家闻风而动,欲以低价抢占当地市场,大有加入搅局之势。最新的消息是,柳州市长郑俊康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众所周知,米粉是我国南方市民的早餐主食,是一种薄利食品。因生产工艺的不同,生产出来的米粉质量也就不一样,价格也就有高有低。假如原材料真的上涨,生产成本真的提高了,相关企业随行就市,适当提高一点价格,老百姓也不会大惊小怪的。可是,一个城市所有的米粉厂竟然不理会物价局发出的警告,在同一时段、统一口径、统一涨价,且涨幅近50%,难免给市民太多的猜想空间。

    尽管统一涨价的米粉生产厂家“异口同声”:第一没有开会商量,第二没有哪个部门组织涨价,第三没有购进原材料的相关台账,第四涨价是因为原材料上涨所致。但网友一致认为,如此大规模的集体涨价行动,是有人在幕后操纵。这些年来,在那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每一次价格波动的背后,总能依稀看到行业协会和“黑社会”的影子,其惯常的手段就是打着“规范经营”的旗号,结成“价格联盟”、实施“统一价格”。

    表面上看,柳州市民“拒吃”首战告捷——米粉涨价的第二天,当日所有米粉厂的销量大跌,不少厂家销量不到平时五成。但这样的“胜利”只是短时的,不是治本之策。你可以对平素喜爱的米粉一天不吃,或十天半月不吃,但不可能长久不吃,毕竟“民以食为天”啊。

    当务之急,广大消费者要做的,在“拒吃”之外,更要配合政府对“统一调价”这种违法行为进行“严打”。《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的第四条,也明确了“经营者之间不得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统一确定、维持或变更价格”。

    期盼相关部门畅通民意互动渠道,及时公开调查真相,坚持揪出并严惩操纵“统一调价”的幕后黑手。如此,方能消除“集体涨价”给市场和公众带来的伤害,重拾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让老百姓吃上价廉物美的放心米粉。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