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当代“兼相爱”的故事诠释出幸福要义

2010年01月02日 07:54   来源:红网   刘笑
    每当在媒体上看到有人遇到困难,吉林省吉林市的王昱人、王昱权姐弟俩就会送钱送物,少则三五十元;多则两三百元。家境贫寒的姐弟俩做好事,曾被误认为是富家子弟作秀。姐弟俩热心助人10年来,爱心路上跟随者与日俱增。(1月1日《中国青年报》)

    2009年岁末那一连串的伦理惨案犹在耳边,我们深感家庭幸福对于维系伦理纲常的重要,对于案情背后说不清的动因也是我们内心永远的痛,但是,有一点可以认定,即他们的家庭缺乏幸福。而上则新闻中,王昱人、王昱权姐弟俩10年来浸泡于公益生活,他们的幸福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幸福的钥匙。

    事实上,王昱人、王昱权姐弟俩人的家庭是不幸的,他们是同父异母姐弟,王昱人9个月大时,父母因性格不合离异,爸爸再婚两年后,又一次因故离婚,从此,姐弟俩一直跟父亲生活,不久,父亲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自理能力,而且时常实施家庭暴力。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家庭”出身的孩子大部分应该是“问题少年”,他们遭遇家庭分裂,难以享受父母温情疼爱,心理阴暗,破坏欲强。然而,王昱人、王昱权姐弟俩在成长过程中,其人格发育竟然比一般幸福家庭的孩子还要健硕,这应该归功于两位淳朴善良的母亲的教化和熏陶。

    王昱人的母亲是位靠打工为生的淳朴妇女,用王昱人的话来说,“没有多少文化”。她母亲常教导:做人不能只想到自己,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王昱权的母亲是位中学老师,她以身作则多年来一直默默帮助学校里的贫困学生。而正是“没有多少文化”的打工母亲和平凡岗位上的教师母亲给予了姐弟俩慈善的教导和熏陶,让他们树立了为他人服务的公益主义的哲学信条。

    而王昱人、王昱权践行的公益主义哲学则与墨子“兼相爱”思想天然契合,他们都要求“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在当下看来,此种“兼相爱”思想或生活方式依然具有极高的现实关照意义。当人们陷身于狼奔豕突、人人为己的生活模式时,幸福感已经大大缩水,越是拼命追求物质,幸福感越是低下。其原因就在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极端自私的思想大行其道,而“兼相爱”的思想则成为末流价值取向,以致被人们所抛弃或遗忘。

    王昱人、王昱权姐弟俩的公益生活模式正是“兼相爱”的现实表达。他们的“兼相爱”哲学信条为我们提供一个改善生存质量的启示:多从事公益活动、多给予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以热心帮助,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而且也领悟到了生活幸福的要义。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