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豪华校门难掩教育苍白

2009年12月30日 13:31   来源:荆楚网   叶传龙

  时下,在重视教育的口号下,学校一所比一所建得漂亮。在广东一所高中,新修一个校门就耗资130多万元,每平方米造价1.8万元,学校校长称,校门的修建是政府工程,由政府出钱,“130多万元也不是很多”。(12月29日广州日报)

  从过去的土凳子泥桌子黑孩子,到如今林立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这一代学生算是越上了好时代。把校园建得漂亮一些,给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学校却曲解了“再穷不能穷教育”精神,在办教育过程中走上极端,片面追求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素质培养和内涵塑造,成为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

  学校大门原先就可以并排走4辆车,经过重建,更加宽敞气派。人们不免要问,一个普通高中的学校大门,有必要建得这么奢华吗?更为严重的是,学生老师都喊贵,唯独校长认为不贵,难道仅仅因为是政府埋单吗?政府的钱也不是大水淌来的,最终还要纳税人埋单,所以,钱要花在刀刃上,毕竟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因贫困而上不起学,还有很多农村学生只能在破旧的教学里、昏暗的灯光下学习。

  大门是学校的脸面,不可过于随便马虎。但是,花上一百多万,建个牌坊式校门,弄得学校不像学校,估计绝非是为了好看,更多是将其当成了一个政绩工程——未到其校,先见其门,豪华气派,领导脸上有光,任期政绩也会被重墨浓彩添上一笔。

  一扇豪华校门,阻隔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得城乡教育差距被拉得更大,也导致择校成风,乱收费盛行,物欲追求膨胀,人文精神迷失,实在是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