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南4年22位县委书记落马再敲监督警钟

2009年12月30日 06:45   来源:红网   高福生

  据河南省委组织部门介绍,2006年河南省县级党委换届以来,河南共查处贪污受贿犯罪的县委书记22名,其中9名是在县委书记任上被查处,13名是从县委书记岗位上提拔或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不到一年被查处。(12月28日新华网)

  此前,《瞭望新闻周刊》亦曾就安徽省部分县(区)委书记贪污腐败问题作了如下报道:18个县(区)委书记因为贪污被撤职查处,占全省县(区)委书记总数的六分之一强。上述两组相关且惊人相似的数字告诉我们:位置特殊,居于县级政权权力中心位置的县委书记,已成了腐败的高发区、重灾区。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近年来,被查处的县委书记涉案金额在不断“攀升”,动辄数百万、上千万,且有屡创新高之势。纵观他们的落马轨迹,不难发现,县委书记成为腐败高危人群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权力过度集中。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县委书记集财权事权人权于一身,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县域内的司法、舆论。有人称县委书记“除了外交、军事、国防外,他们拥有的权力几乎跟中央没有区别”。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不少县委书记以家长自居,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权力一把抓,成了名副其实的“一言堂”、“一霸手”、“土皇帝”。

  二是诱惑无处不在。处在县委书记这个特殊的岗位上,职务上的“便利”实在太多,一般不是“人找钱”,而是“钱找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企业转制,一个接一个,且都需要县委书记点头拍板,“商”机无限。不少“一把手”深谙“要想富、动干部”之道,利用乡镇换届、撤并乡镇、机构改革时机,大批调整干部,疯狂收受贿赂。

  三是监督严重乏力。县委书记虽然在名义上要受到各种形式的监督: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受到党员、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委员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为执政党的官员,要受到参政党的监督;作为公民,要受到法律的监督;而无论作为何种身份,都要受到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但由于“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没有对应对等的权力与之相抗衡,各种形式的监督几乎成了镜花水月。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一个经典论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碰到障碍为止。”这里所说的“障碍”,于县委书记来说,就是给权力设置“障碍”、套上笼头,就是有效有力的公民监督。权力信马由缰,即便县委书记的人格再完美、个性再高尚,也难免“被腐败”。

  此次,河南把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列为2010年组织工作重点,重点管理、重点教育、重点培养、重点监督,令人击掌叫好。在我看来,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须多管齐下,在推荐和任免干部中尊重民意,实行票决或电子表决,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人事监察条管制、用人失察追究制、举报腐败重奖制。

  只有当党内监督、党外监督形成体系,并切实成为“制度”时,由“绝对权力”滋生的腐败才会少之又少,县委书记岗位也才会远离“腐败”,不再“高危”。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