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跨越心灵和实体的海峡

2009年12月29日 06: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尧
    翻阅2009,谈及两岸关系,“一封正在走红的家书”颇具象征意义。

    “一位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这是《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的自我定位。这本以编年形式写就的“家书”,以草根的视角、细碎的叙说串起30年来作者个人和台湾的成长历程,让无数大陆读者感慨“台湾原来是这样”,感叹“共同记忆那么多”。“一封家书”引发的两岸民众自发的心灵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融化着误解的坚冰。

    翻阅2009,两岸交流好戏连台、“动作”频频,怎一个“动”字了得!从年初到岁末,既有《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样的温情小品,也有载入史册的鸿篇巨制。胡锦涛、连战在APEC再度握手,呼吁双方“为今后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创造条件”;两岸两会领导人一年之内二度碰头,MOU签了、银联卡登“台”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农渔水利论坛、海峡论坛、两岸一甲子研讨会轮番登场,交流的平台多了;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量级采购团和各省市经贸文化交流团火了;两岸文教交流日益密切,两岸故宫聚了;“三通”基本实现,两岸“一日生活圈”热了;“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大陆各界积极捐款捐物,手足之情更浓了;台湾调整陆资赴台投资限制,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协议(ECFA)”快了。

    翻阅2009,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噪音”分贝虽减,阴魂不散。民进党“逢中必反”,仍然是反对和阻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变数。民进党员登陆交流,被祭以党纪处理;邀请达赖入岛、播放热比娅纪录片,“三独合流”,意在破坏两岸政治互信;上演“立法院”闹剧,阻挠台当局开放陆生赴台、承认大陆学历;攸关台湾民众福祉的ECFA议题屡遭杯葛,民进党人士称台湾以加速度向大陆靠拢,步伐太快太大不可接受。

    两岸交流合作的步伐真的太快太大了吗?回望来时路,且行且停、几多波折,往返折冲、举步维艰。100多年的分离、50多年的隔绝,浇筑起的敌意和误解,经多年努力方融去冰山一角;三通不通,导致两岸鸿雁辗转、民众舟车劳顿、业者错失良机,虚耗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需多少年急起直追方能弥补万一。近年来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拨云见日,但由于台湾某些政治势力别有用心的阻挠,岛内部分民众多年形成的疑虑尚存,两岸交流合作任重道远。鉴之以往,时不我待。在两岸面临重要历史机遇之时,某些人重弹“戒急用忍”的老调,置历史的教训于何地?置民意的走向于何地?置民众的福祉于何地?

    展望2010,前路或许难免曲折,无碍风光无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流合作、共创双赢的大势已不可逆转。秉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两岸协商稳步向前推进,未来一个时期内将不可避免地触碰某些敏感问题,进入协商的“深水区”。我们期许两岸良性互动多一些,善意互信多一些,合作互惠多一些,以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求同存异,面向未来,跨越心灵和实体的海峡,共同抒写属于两岸中国人的“一封家书”。

    (作者为本报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