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变味的“著书立说”

2009年12月27日 07:10   来源:沈阳日报   王大庆
    当今时代进入了一个图书空前繁荣的时代,图书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图书堆积如山,一排排挤在图书架上,躺在地板上,蔚为大观。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在名利的驱使下,出书的根本宗旨被扭曲了。

    有领导“著书立说”,其秘书跟着摇旗呐喊,鼓吹此人是学者型首长;鼓动员工及下属部门购买学习。时过不久,“学者型”领导调任,而他的那些“著作”却被人们送进了废品站。因为这位领导的“著作”实在不敢恭维。还有一些业余作者,刚刚涉足文坛就挖空心思出书,全然不考虑自己的文学功底和知识储备。结果,花几万元钱出的书却成了废纸一堆,白送给人家都不愿要。

    至于那歌星、影星、体星以及节目主持人等名人出的热销书,同样不敢恭维。由于名人出书有广阔的市场,丰厚的利润,加之一些出版社为赶上这一出版热点,盛情相邀乃至鼓动名人快写快出,致使名人出书盲目仿效,粗制滥造,成了一种追逐名利的商业行为。

    出书本来是作家和专家、学者的事。可现在不同了,什么人都能出,只要肯付钱;出版商只要能赚到钱,就是写得像小学生作文也敢出。以致出书成了一种产业,想出就出,想怎么出就怎么出。

    将出书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也反映了出版社选题和创意能力的萎缩、责任感的泯灭和经营上的短视。出版物是文化商品,作为商品,难免受到商品经济的制约,但是衡量它的意义,更应以文化为尺度,从长远来看,出版应以征集、发布有益文化信息为使命,以教益大众陶冶人们情操为己任。

    时下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什么人该出书什么人不该出书上,重要的是为什么而写和写成什么样子,如果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而又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话,那还是不要急于出书,在读者嘲笑中出名或将钱端进腰包毕竟是一件令人脸红的事。普及大众出版物,出版各类人文著作也没错,但无论谁去出版都应该有一个相对严肃的态度,要向读者提供真正具有文化含量的东西,而不只是消费时代的应景之作甚至是让人嗤之以鼻的“水货”。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