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豪×”频现见证了什么

2009年12月27日 06:56   来源:西安晚报   张贵峰
    一个县级城市的公安局副局长,级别不过副科,却能坐拥百万“豪宅”、大摆千人“豪宴”,其间“身份”与“排场”、“收入”与“装备”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和不和谐,无疑十分明显。套用一句现在使用频率极高的评论用语,那就是,“豪宴”加“豪宅”实际上就是一封举报信,而且内容相当翔实。

    舆论、媒体置身反腐第一线,通过举报而形成舆论监督、网络反腐的强大推动力,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其间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如“天价烟”事件,“豪车门”事件。那么,“豪宴”加“豪宅”能否同样成功举报副局长陈锡照,人们拭目以待。

    回顾一下这些层出不穷且雷同度相当高的事件——从官员“豪烟”、“豪车”到“豪宴”、“豪宅”的不断涌现,从舆论媒体的举报,再到有关部门匆忙地跟进回应、查处,不难发现,即便这些举报都是成功的,实际上也无法令人真正解颐,甚至会让人频生一种沮丧:为什么如此多的官员“豪×”及其背后昭然若揭的腐败背景,总要等着舆论、媒体来曝光、揭发?我们常规常态的反腐制度、反腐机构何以总显得如此迟钝、孱弱?

    进而人们还会疑问并担心:如此错位的反腐现实,是否从某种程度上反证了时下这样的腐败生态格局——腐败仍然没有根本遏制,其普遍性依然相当严重、“生存率”依然相当高!这正像最近人民日报旗下人民论坛杂志在一篇报道中指出的,“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该杂志发起的名为“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的问卷调查显示,“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成为“第一大挑战”,82.3%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所以,真正值得我们长远关注和期待的,其实并不是多少个“豪×”背后的腐败者能被成功举报并查处,而是,我们能否建构一种让“周久耕”、“刘丽洁”们不再层出不穷的制度生态和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