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当提上议事日程

2009年12月26日 07:13   来源:工人日报   于忠宁
    自12月3日起,本报刊出系列报道《聚焦7000万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通过记者的调查可以看出,不少地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开始凸现,他们义务教育阶段后即“初中后教育”出路在哪里?

    户籍障碍、借读费用昂贵、高考政策限制,被认为是阻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初中后教育”的三大因素。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高中大门没有向他们敞开,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回到有些陌生的老家读书,课桌继续漂泊、流动;相当一部分无法继续学业的农民工子女沉寂在城市,少数人渐渐走向社会边缘,大多数人“子承父业”,成为新一代的农民工。而缺乏就业技能成为这些城市新移民的短板,他们所能从事的只能是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体面而有尊严地就业离他们较远。求学就业两难是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面临的现实困境。

    这些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经成为城市的新移民,他们没有父辈那样的恋乡情结,大部分人不愿选择回乡,城市如何接纳他们?不少公益组织开始关注这一群体,如慈善机构提供资金,社会团体招募学生,职教机构提供师资和场地,为少数农民工子女提供职业教育。但对更多“初中后”孩子来说,为他们寻找出路的最大责任还在于政府部门。

    从根本上讲,解决的办法莫过于放开户籍制度。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而户籍制度改革毕竟是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不能等到打破户籍壁垒和高考户籍制度改革之后,才着手改善农民工子女“初中后”的处境,那样的话,这些孩子就可能被耽误了。在这种现实语境下,城市开放对农民工子女的“初中后教育”,尤其是首先开放职业教育,让他们通过接受教育在城市安身立命,是可行之路。

    在不少大城市,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面临的尴尬现状是,它仅对当地户籍的学生开放,而本地生源不足,造成教育资源空置浪费,另一方面,初中毕业后留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即使上职校,也不能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对中职学生的助学金等。

    目前我国高级技工存在较大缺口,中职教育本可以大有可为。据教育部统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在95%以上。可以说让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中职教育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开放中职教育不仅对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业大有裨益,而且对于城市而言,人力负担有望转化成资源优势,可谓双赢之举。当然,这并非易事,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如在学籍管理上给予更多便利,在助学金发放等方面给予更多关照。我们看到,天津、上海等城市已经开始这一改革,值得效仿。

    此外,农民工对子女在城市接受高中教育的愿望和需求也逐渐增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员坦言,及时制定相关政策,统筹规划他们在城市接受高中教育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育命题。也许城市高中向农民工子女全面开放并不现实,但是借读费用能不能少一点?门槛能不能低一点?

    我国自2003年以来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是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现实中遇到不少困难。就公平层面讲,建立合理的教育财政分担机制是众望所归。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