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编织好 “天下寒士”的保障网

2009年12月25日 08:40   来源:千龙网   邢理建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观念、官念、利益、冲突、算计、负担、分摊、争议……被称为“全民社保网”基础骨架的社会保险法制定,正在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企业与社会、劳资双方的交叉博弈中不断推进。

    新华社昨日消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季度例会”,正在就社会保险法草案做第三次审议。争论依然激烈,但三个小插曲却耐人寻味:

    其一,起草社会保险法并将其纳入国家立法规划始于14年前,到本次人大常委会会议,适才进入草案三审,立法之不易可见一斑;

    其二,该草案二审是今年8月,因各方分歧太大,原定于明年再择机三审;

    其三,决定三审延期最主要的一条担心是,有部分人大常委提出,实现两亿农民工养老关系跨省转续一时半会儿做不到;至于全国劳动者不分身份和企业性质,一律实现普惠式、全覆盖的社会养老,目前近乎天方夜谭。而就在本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一天,国务院“提前”向全国数亿跨省就业者送出了一个新年“大红包”:从明年元旦起,全国实行跨省就业者养老关系转续全覆盖。不仅如此,国家还将实现全国劳动者养老关系“一卡通”。

    原定明年择机三审,结果三审提前到了年底前,这说明纵有千难万难,起关键作用的是立法参与者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意识。此外,国务院“提前”送出“大红包”,说明此前一些立法者对国家财力和财政支撑社保的能力估计不足,对于加强社保兜底以巩固民生的现实性、可行性也估计不足。只是形势逼人,这些估计现在都有所提高。

    经笔者长期观察,大庇“天下寒士”的社会保险法之所以长达14年落不了地,撇开拘泥于“技术层面”的“法条适用”和法条表述的咬文嚼字,根本要害在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涵盖百姓“生老病死”的基本保障,一旦被冠以“社会”的名头,将统统有别于相应的商业保险。后者只需交钱购买,归个人享有。前者则须事先建立个人和社会两个账户。个人账户内包括个人、单位、财政补贴、社会统筹共四种资金的累积,社会账户则以社保基金形式运作,除承担正常支付职能外,还承担地区或国家综合调剂使用和“以丰补歉”的功能。要把两个账户做实,最核心的困惑有二:一是财政出资比例,其中还涉及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切比例;再一个是单位譬如企业出资比例,鉴于企业效益与企业类别相差很大,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但所言复杂仍属“技术层面”,只要“根本层面”的财政出资比例明确,并作为国家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加以固化,其他一切困惑说到底都是“枝节困惑”,聪慧的中国立法者和社会各界,岂会找不到开锁的钥匙?

    安民之要,察其疾苦。置于改革开放已然31年的时代大背景,以及2004年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大时势下,绝大多数百姓对温饱已无忧无虑,小康也在部分百姓中先期实现,但天下百姓尤其是基层社会的广大工薪劳动者和亿万农民工,普遍希望在国家统领下,政府挑头组织,劳动者、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尽早编织好覆盖全民的综合性社会保障网,让百姓享有未来,增添念想,敢于消费……使社会突出矛盾得以缓释,最终步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依现有国力,影响“织网”的最大制衡不是钱多钱少,而是缺乏法制保障。期待社会保险法早日颁行,也期待该法有足够刚性,如是,用于“织网”——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的财政资金才会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