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事件:道歉只是善后的开始

2009年11月11日 08:04   来源:光明网   石家友
    对沸沸扬扬的上海“钓鱼事件”而言,10月26日是个公众期待已久的转折点。

    这一天,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浦东新区政府关于“10·14”原南汇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采用不正当手段取证、闵行区政府关于因取证手段不正当而撤销“9·8”城市交通执法行政处罚决定的相关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汇报,并听取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坚决依法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坚决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的工作汇报。

    同样是这一天,浦东新区政府就“孙中界事件”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向孙表示诚恳的道歉,并承诺发回车辆,一切损失可以协商或提供国家赔偿。新华社随即发表新华时评《勇于纠错取信于民》,指出在当今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时刻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握民意、尊重民意,与民意互动,是面临的一道新考题。(综合10月26日新华网、人民网报道)

    记得闵行区张晖事件、浦东新区孙中界事件发生后,舆论曾经发出“钓鱼式执法怎样善后”的疑问。现在看,“钓鱼”事件的善后,正在向众望所归的方向发展。

    但是,不论是浦东新区政府向公众作出的公开道歉,还是新区城管执法局向孙中界本人的诚恳道歉,乃至撤销当初的行政执法处罚决定,提供赔偿,都不应该是整体“钓鱼”事件善后的终点,而仅仅是一个起点。

    这是因为,在上海,近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媒体曝光和民间热议,我们看到,张晖事件、孙中界事件绝不是个案。还有多少人经历了张晖、孙中界不堪回首的遭遇?他们又该如何“翻案”?这些均不得而知。不论是上海市政府的态度,还是浦东新区的道歉,都含有明确的“向前看”的指向。这意味着对过去曾经发生的另外的疑似“钓鱼”执法的默认。更重要的是,10月18日闵行“钓鱼执法”案件当事人张晖的律师郝劲松,用19封邮政特快专递从北京寄往上海18个区县的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以及上海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申请信息公开。(10月18日人民网)其中包括:2007年以来来,上海范围内查获“黑车”多少?罚款收入几多?获得奖励几何?发展“钓钩”几人?这样一大笔资金上缴若干、使用怎样?……这些疑问不厘清,人们怎么能踏踏实实地“向前看”?

    不仅如此,“钓鱼式执法”只是上海一地的“土特产”吗?在全国其它地方,还有多少疑似“钓鱼”事件未能进入公众视野?其中很多当事人受损的权利怎样救济?严禁“钓鱼式”、不正当执法又如何从制度上保证?这些,同样是上海“钓鱼事件”善后的一部分,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钓鱼”事件就此打住,就此尘封起来,就有可能沦为另一种“半拉子”工程。如此,恐怕有违公众关注“钓鱼事件”的初衷,也与政府的公信力相悖。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