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光伏产业危机是个信号 加工外贸型企业面临困境

2012年09月11日 09:24   来源:解放日报   李蕾

  继3月份美国宣布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惩罚性反倾销关税后,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中国光伏组件、电池、硅片等产品涉嫌倾销一事展开调查。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市场与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间,一场涉及贸易额超千亿元的诉讼战已经打响。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凸显出的是中国光伏业产业过剩现状以及低端竞争的局面,光伏产业重新崛起任重道远。

  欧盟委员会在公告中称,本次反倾销调查的产品包括晶体硅光伏组件、电池片和硅片,范围较之前美国“双反”有所扩大,国内将有数百家企业牵涉其中。按照反倾销程序,欧盟会根据企业规模、出口情况、出口金额等选取抽样企业,对其调查并给予单独的反倾销税。

  这对我国企业影响有多大?据悉,中国的光伏产品90%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市场占了60%,美国占据了10%。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额高达204亿美元。因此,如果说美国的举动对中国光伏产业是“伤筋”的话,那么,欧盟的作为无疑是“动骨”。有专家指出,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范围涵盖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总量近万亿元。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中国光伏企业将失去超200亿美元的出口额,而且会造成超过3500亿元的产值损失。这无疑也暴露出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出口的软肋。

  危机不仅仅来自国际威胁,中国光伏产业自身也正经历着寒冬。在美上市光伏企业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英利新能源亏损额高达1.4亿美元;天合光能净亏损1.2亿美元;赛维LDK年净亏损额为10.8亿美元,负债总额266.76亿美元;大全新能源净亏损2080万美元;尚德推迟报表,截至一季度负债总额为3.6亿美元。而国内光伏产业上市公司的成绩单也不好看。据统计,今年上半年,69家A股光伏概念上市公司中,有21家净利润为负,占总数的30.43%,累计亏损规模达19.34亿元。

  如何应对这些危机?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国家应出面与欧盟交涉,争取通过磋商合作化解光伏贸易摩擦;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策略,特别是加快国内应用产业开发。同时,练好内功始终是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据介绍,这几年欧美等国光伏产业的产能扩张没有中国快,但在研发、产品特色上却有不少创新,产品性能也普遍较高。而国内光伏企业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依赖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便宜的价格,这容易给一些国家以倾销的口实。因此,在反对美国贸易制裁的同时,中国也应该完善自身的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提高技术能力来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记者了解到,许多中国光伏企业正努力开拓新兴市场,把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也正在悄然启动,“一些光伏制造企业正在积极尝试光伏建筑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些都可能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新的增长点。”

  需要提醒的是,面对国际贸易战的不仅仅是光伏产业,不少加工外贸型企业也同样面临这一困境。比如阿迪达斯在内的诸多企业已将工厂迁出中国,不少加工型外贸企业损失了大批订单。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欧美经济缓慢复苏,订单也未必惠及国内加工贸易商。针对光伏产业的欧美反倾销调查只是让危机提前了而已。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