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平台

2012年09月06日 08:22   来源:光明日报   潘志强(浙江省衢州二中校长)

让中学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平台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多次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的老师,我常常思索一个问题,我们殚精竭虑策划的教育交流活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提高师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那么现在国内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大可以满足师生的口语需求;如果只是为了开阔师生的眼界,那么索性委托旅行社开展一些海外游活动便是。每天见到校园里穿梭的外籍教师和我们的师生轻松地交谈,油盐酱醋,寻常的生活话题,却带给双方极大的愉悦。这时,我常常会想到近年来很被关注的两个词语——国际理解教育和公共外交。

  国际理解教育,是1974年第1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关于旨在国际理解、国际协作、国际教育与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教育建议》中第一次提出的。它的意思是,教育学生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尊重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养成他们的地球公民意识和素质。

  1942年,美国杜立特尔机队大举轰炸日本东京后,由于燃油耗尽,飞机或坠落或迫降在浙江境内,衢州成了机队的集结地,机组人员被当地农民营救。由于二战的这个历史机缘,1994年,浙江省衢州市与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结为姐妹城市。1995年,衢州二中与雷德温市互派教师,开展教育交流。起始于17年前的这件事,我们一直做到今天,而且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交流形式也不断创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活跃着衢州二中师生的身影。同样,在衢州二中,每一年,也都有异国的专业教师登台上课。

  然而,面对我们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活动,又感觉到仅仅以国际理解教育来整合资源,还有资源闲置之嫌。于是,“公共外交”这一外交专业术语,跃入我的脑海。衢州二中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浙江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基地,具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推进公共外交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和文化交流的中心,都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公共外交平台。

  一、要以讲台作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阵地,丰富师生的公共外交知识。

  学校要以讲台为主阵地,把开展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公共外交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发展模式进行整体推进,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同时,要发挥国际友人尤其是外教的资源优势,让他们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将英语教学同国际理解教育相互整合。让学校其他教师随堂听课,和学生同时接受公共外交知识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丰富人员资源,在“国际友人大讲堂”开设公共外交专题讲座。近几年,衢州二中平均每学期有两名外教和三名来访国际友人应邀在“国际友人大讲堂”讲学,让师生通过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与社会现象,拓宽国际视野,感受多元文化共存与共同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为开展公共外交打下基础。课余或节假日,学校要向师生开放电子阅览室,鼓励师生用Facebook、QQ、E-mail等方式与国际友人加强联系,在网络社交中学习公共外交知识,增进了解和互信。

  二、要以事件作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契机,培养师生的公共外交意识。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而师生的公共外交意识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的。学校可以利用国内外重要事件作为教育的契机,将学生的公共外交知识同深化国际理解教育相互整合,努力让师生意识到天下大事,事事关己。比如,面对“9·11”事件、2011年日本9级大地震、南海争端等事件,学校就应该运用国际理解教育的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要让师生去关注事态,更要正确引导师生理性表达爱国热情,让师生懂得如何进行有礼有节的公共外交,尽可能化解矛盾,增进国际情怀,展示“国际公民”风范。

  三、要以科研作为深化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抓手,总结师生的公共外交经验。

  国际理解教育是个渐进、动态的过程。学校要大力鼓励师生、国际友人记录自己参与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的经验与感受,并以此为素材进行著书立说,让师生通过“总结—阅读—体悟—分享”的方式,接受国际理解教育的熏陶,掌握公共外交经验。

  近几年,衢州二中师生和国际友人发表或非正式发表的有关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文章达百余篇,出版相关著作三部。这些文章历史跨度长达15年,记录了衢州二中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的难忘事件和深切感悟。这些科研成果成为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校本教材,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功能,激发了更多的师生和民众参与及推动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热情,也通过经验的分享对师生产生了深刻的情感与价值冲击。

  四、要以活动作为检验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载体,提高师生的公共外交能力。

  公共外交在国际交往场合无处不在,具有广阔的舞台。公共外交随时随地都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既可以体现在一次文化展览盛会上,又可以体现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甚至体现在人和人的一次交谈中。学校可以通过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与资源,为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向纵深发展,让师生在实践中提高公共外交能力创造条件。

  衢州二中长期进行的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公共外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了中国。第一任美籍教师戴茜,霍夫回国后频频受邀介绍其在中国的感受,连续讲演31场,向美国社会各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雷德温市只有一万五千人口,而到场聆听的达数千人,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中国热”“汉语热”。不少外教回国后带着家人和朋友回访,有的主动申请延长留校任教时间,有的还第二次、第三次申请来校任教,整个学校洋溢着浓浓的世界情。

  当然,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推进公共外交的过程中,每所学校都会遇上诸如真实表达、有效沟通、线性思维方式等等问题。但是,只要坚持做下去,我们的视野一定会越来越开阔,活动的载体越来越丰富。我们一定能够通过孜孜不倦的教育实践,以尽一个学校、一个公民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