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宝良:市场对下半年经济趋向悲观 存乐观因素

2012年08月27日 09:06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祝宝良

  今年4月份以来,在稳增长的措施不断推出后,二季度我国经济出现缓中趋稳态势,但7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出口和新增贷款等多项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对下半年经济趋向悲观。怎么看当前的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该如何?

  经济运行存乐观因素

  国内最终需求没有减慢。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实际增速并没有放慢,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加快,随着通胀的回落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基本稳定,显示内部最终需求不是导致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

  外需、库存调整和房地产投资需求下降较快。7 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较6 月和二季度放缓,尤其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显示当前生产增长减慢,工业品需求疲弱。在国内最终需求没有减慢的情况下,外需、库存调整和房地产投资需求下降拖累了工业生产。

  经济运行存在一些乐观因素,有理由相信经济增长离底部不远,甚至从季度数据看,今年二季度就是底部。一是投资的资金来源在不断改善。财政部公布的7 月数据显示,财政支出增速大幅上升,尤其是地方财政支出的增速上升更为明显。央行公布的7 月货币信贷数据显示,企业债发行量大幅上升,社会融资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3%,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大。二是企业大幅度去库存阶段即将结束。经过我们的计算得出,这次企业去库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历次的平均水平。

  同样存在困难

  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首先,企业经营比较困难。企业去库存的过程往往是降价销售的过程,一定伴随着其利润的下降。生产增速减慢,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用工、管理、财务等成本上升,会进一步导致企业利润减少。如果企业经营困难加重,那么企业间资金拖欠和逃废债务的情况会增多,投资意愿就会下降,用工需求就会减弱,金融风险和就业风险就会显现。其次,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我国已经形成地方财政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高度依赖土地和房地产的格局,银行和民间信贷也深深介入了房地产。6月份以来我国房价的反弹说明,如果限购政策放松和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房价将再次大幅度上升,房地产调控效果将前功尽弃。但如果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销售继续下降,也会导致土地购置面积进一步下降,经济减速,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形成系统性的经济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正处于胶着状态,稳定房地产价格和稳定房地产投资面临两难选择。第三,潜在经济速度下降。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看,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由于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农产品、工资等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减慢、通胀压力较大的发展阶段。第四,经济缺乏新增长点。从由设备更新改造引起9-10年经济周期变动看,前几年企业为房地产和出口服务的生产能力扩张过快,钢铁、建材、家电、纺织等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处于去产能化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企业为节能减排、降低劳动力成本,开始更新设备和用机器替代劳动力,部分企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制造业投资较为稳定,但没有带动力大、持续性强的产业和技术拉动经济增长,全面的设备更新投资周期还没有出现。

  未来调控三大重点

  面对这一局面,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如何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强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如何在保持楼市调控政策不动摇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如何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致力于长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需要短期内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中长期内通过减税提高企业利润,稳定企业投资信心,鼓励私人部门投资,从而实现兼顾增长和调整结构的双重目标。

  首先,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短期内通胀不构成货币政策放松的阻碍,但我国服务价格上涨较快,国际粮价近期受美国干旱影响出现大涨,猪肉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房价上涨预期增强,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宽松空间但并不大,全年广义货币增长速度维持在14%,相应的贷款规模达到8.5万亿元左右是可能的、也是合适的。信贷资金应投向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项目,对融资平台的合理资金需求给予支持。

  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放在降低企业税负上。通过给企业减税,可鼓励企业投资,以减少低效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改善投资效率和调整经济结构。同时,减税要与产业结构转型相结合,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或服务业方面给予更积极的税收减免政策。

  第三,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房地产调控的目的是即稳定房价又保证自住性需求。严格限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必要时扩大限购的范围,同时通过房地产税等税收政策释放出前期购买的投资和投机性房产;鼓励和支持首套和改善性住房消费,确保刚性需求。扩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土地供给并降低土地价格,满足保障房、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建设的融资需求。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