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已随黄鹤去,故里开发当适宜

2012年08月23日 13:34   来源:荆楚网   田淑燕

  耗资巨大的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如今一片荒凉,热热闹闹的山西娄烦“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地方,曾经争得面红耳赤的“名人故里”,建设过程却是虎头蛇尾。(8月23日《新京报》)

  自古有“名人不问出处”,然而现代人却抓住名人效应,不断的“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但要“一刨到底”,甚至朝着“往祖坟上刨”努力,建景区,修坟冢,这些都美其名曰“开发”。名人故里开发其实就是借助这些名人的商业价值赚取吆喝,因为这样可以为他们带来不小的利益。桂林借助刘三姐的名人效应,就成功的将桂林山水和刘三姐的山歌融为一体,堪称典范。

  正因为如此,争名人故里的事情特别多。从孔子到李白,从赵云到二乔,因为故里之争各个地方都“口诛笔伐”,大动干戈。就连大淫贼西门庆的故里,也被安徽和山东争得耳红面赤,还被安徽许为徽商的代表。

  争是争得面红耳赤,但是真正开发起来却是“虎头蛇尾”,相当不给力。

  早在去年,河南驻马店汝南县在梁祝镇“梁祝故里”景区搞了盛大的揭牌仪式,建了一座上面写着“梁祝故里”的牌坊,修通了通往“梁祝墓遗址”的道路,并在两座墓周围种了一些景观树。时隔一年,除了牌坊、路和部分枯萎的景观树外,这个景区没有任何新的进展。无独有偶, 2010年,山西省娄烦县提出打造“孙大圣故里风景区”,规划修复原有的水帘洞、悟空出世石等文物古建筑,新建南天门、御马人文景观。可是两年到头了,孙大圣故里只有一个接待处。

  名人故里就如此这般成为“烂尾”开发。这反映出了许多地方在人文旅游和文化产业开发方面缺乏创意,助名人的几个故事,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思考和周边环境那个考察,便匆匆提上日程,开发建设只会“炒冷饭”。

  名人效应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搞旅游开发的“噱头”。“嘘头”再好,如果没有实质内涵,或者没有真正吸引人、打动人的东西,即使花了巨资,那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

  当然,名人故里开发并非不能搞,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应该和当地历史积淀、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相结合。不但要尊重史实,要有翔实丰富的证据支撑,更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如果劳民伤财,那名人故里开发则应当停则停。

  防止盲目上马景区工程,应当合理规划先行、公开征集意见,全面考量地方经济基础和项目投资收益比,不能为了名人而“出名”不能只挂个名人头衔,缺乏实际内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名人已随黄鹤去,故里开发当适宜。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