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扩容将 重构中国资本市场

2012年08月06日 08:47   来源:千龙网   周俊生

  中国证监会在8月3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市场热议已久的“新三板”将扩大试点范围。除已有的北京中关村园区外,还将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和天津滨海这3个高科技园区列为试点地区。这4个地区所从事的业务被确定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市场上习惯将它们称为“新三板”,以区别于目前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份转让。

  顾名思义,这个“新三板”市场的内容既然定名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就表明它是为解决那些难以进入交易所市场的企业转让股份而开设的。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股份进入交易所上市有比较高的资质要求,这种要求包括股本规模和盈利情况等。这样一来,大量股本规模小、盈利尚不够确定的中小企业就被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因此,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机制来为中小企业开拓发展的途径,一直是资本市场主管部门这几年努力的方向。“新三板”的开设,可以视为市场创新的一个成果。

  在证监会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三板”的扩容,不会对现存交易所市场的行情产生太大影响,相反,扩容有利于缓解交易所市场的股票发行上市压力。证监会之所以向市场释放这样的信息,主要就在于目前投资者对于市场扩容已成惊弓之鸟,一个规模稍大的公司发行股票,都会引起整个市场的行情急剧下挫,更不要说现在是新开一个市场。因此,客观地说,尽管就每一个将要在“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融资额来说,都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与在交易所上市企业的融资额相提并论,但是,我国的企业对于上市融资一直有强烈的欲望,“新三板”的扩容为它们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证券公司研究人员预计,“新三板”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出现4000家左右的挂牌公司,是沪深两市目前挂牌公司数量的1.5倍。这些企业的融资额虽然都比较少,但相加在一起,将使市场资金出现严重分流,足以对交易所市场形成长期的冲击。

  “新三板”的扩容,是对我国现存的以沪深两家交易所为主体的资本市场格局的一次重大突破,将对我国资本市场起到重新构造的作用。回顾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新市场的建立,都会对原有的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并且改变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初创时期,市场的重点在上海,上海当仁不让地成为全国资本市场的中心。在深圳建立起了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后,市场重心渐渐转移到了深圳,上海市场渐渐被投资者冷落,无论在活跃程度还是在成交量上,都不及深圳市场。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在于深圳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企业流通规模比较小,便于炒作,而上海市场近几年主要吸收央企大盘股上市,投资者对此不感兴趣。那么,当大量规模更小、更容易控盘炒作的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以后,它们对投资者无疑将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新三板”的挂牌企业,虽然业绩可能不够稳定,但有很多是创业投资企业,种子投资和天使投资都将在这个市场大量出现,兼并和收购将表现得相当活跃,从而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炒作题材。随着这个市场的投资价值或者说“炒作价值”日益显现,目前活跃在交易所市场的大量投资者,在逐利效应的驱使下,将逐渐转移到“新三板”市场。

  “新三板”渐成规模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版图将重新构造,并对市场管理形成巨大挑战。从目前在交易所市场出现的情况看,管理部门对市场上出现的“炒新、炒小、炒差”极为反感,甚至不惜利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这种管理手段并不值得肯定,在市场上产生的效果也并不积极。由于新股发行无节制的大跃进和管理部门在市场管理上的某些失误,沪深两地交易所市场的行情长期陷于低迷之中,投资者正在远离市场,而“新三板”的扩容,无疑为离开交易所市场的投资者找到了新的投资方向。当“新三板”的行情活跃程度开始超过交易所市场的时候,管理部门是不是又会像在交易所市场那样伸出有形之手,用行政干预手段来强行扭转行情走势,让投资者承受各种政策风险,无疑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相关评论:

 

曹中铭:将新三板打造成创业板孵化器

新三板的机遇与风险

“新三板”扩容 夯实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建设

如何从新三板中挑出“千里马”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