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正面临一场“高考”

2012年07月17日 09:09   来源:中国网   王旭东

  7月15日,来自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四个高考大省的8名律师,联合致信教育部,反映在京部属高校招生中存在地域歧视,建议教育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增加在河南、山东等地的高等教育投资,并扩大在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高考大省的招生名额。(7月16日中国新闻网)

  这8位律师从维护地域公平的角度“上书”,以期引起教育部对高考户籍限制问题的重视。高校招生的地域歧视,既关乎教育公平的问题,又涉及到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不能孤立看待,更不能分割开来。消除高招的地域歧视,并非多给某个省几个招生名额这么简单。深层次上讲,依然是“户籍篱笆”把教育公平挡在“户外”。长期困扰教育公平的“回乡高考”问题有了新进展。最新消息,千呼万唤之下,教育部等四部委终于出台了“异地高考”方案。不过,有关专家表明这只是宏观方案,不会对各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做统一的规定。

  教育在现有的户籍制度框架里“挣扎”。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教改“先行先试”范畴。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学籍依附于户籍”的模式,可谓率先“突围”。再到“异地高考”的实质性进展。教育公平在体制内向好的方向前进,但是,户籍制度的强大束缚力时时“勒”着或“绑架”着教育公平。户口挂靠公厕,飘出户籍制度“遗臭”。5月12日,广州小学开始统一报名。一些学生家长为让孩子上名校都提前开始守候。2012年,广州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比例为10%以内,符合户口条件的地段生才不用担心。一名家长为孩子上名校,将其户籍挂在了公厕。

  有些制度性弊端是与生俱来的。由于二元户口登记制度实施了几十年,其附加功能已经达到非常强化的程度,很多制度、政策奠定在这样的户口制度基础之上,依附于户籍制度而生存,这是户口政策的连锁效应。何止是教育,公民的很多权利权益都依附于户籍之上,一本户口本就是一幅“利益指南”,有的人享受着市民待遇,有的人则只能享受“次市民待遇”。现行的户籍制度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甚至成为影响社会进步与和谐的“制度枷锁”。解决更广泛领域的公平问题,唯有进行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正面临一场“高考”。就目前情况看,这项改革多少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之感。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大刀阔斧、破釜沉舟,更需要缜密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实现户口制度改革在便民利民惠民上更大的突破,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有更大的突破;另一方面,要以户口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让新的户口政策产生新的连锁效应,以消除二元户口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增添更多权利与尊严的附加功能。

 

相关评论:

 

高考户籍改革考验政府智慧


“异地高考”从来都不是技术问题


高考招生指标应按平等原则分配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