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举办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年成就展。国家高新区的成就引人注目:20年营业总收入年平均增长45%;2011年平均万元GDP能耗仅为0.5吨标准煤;聚集了全国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拥有高等学历人员的比例超过50%……
振奋于丰硕成果的同时,尤须重视新形势新要求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的挑战。应当看到,与一些发达国家科技园区相比,我国高新区仍然存在工业增加值率较低、高技术服务业构成较低、造就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较少等多方面差距。
应对挑战的重要前提,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和升华高新区的内涵。
经过20年发展,我国高新区已经基本跳出了“承担开发建设、产业发展的科技工业园”这个单一属性,日益向集科技、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等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社区或现代知识经济社区迈进。“高新区是中国明天的样板”、“高新区最终将是一座全方位条件全面优化的美丽新城,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社会形态。”专家们的判断背后,是对丰富和升华高新区内涵的集体呼吁。
20年来,高新区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愈加注重教育、医疗、生活、休闲等城市功能的塑造和完善。目前,我国已有88家高新区,虽然每一家高新区呈现出不同特点,但是“去同质化”命题依然存在。直击同质化“病原”的一个深层着力点,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和升华高新区内涵,提升对于高新区认识的纵深度。内涵升华必然能够催生选择的多样,而选择的多样方能生成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怎样丰富高新区内涵?要从“试点试验”升华到“示范引领”,对高新区的改革锐意与辐射力提出更高要求;要从“集聚生产要素”升华到“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更加注重创新因子的品质与效能;要从“工业规模集中”升华到“特色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高新区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要从“园区经济”升华到“城市经济”,进一步释放高新区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全方位驱动力。
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出,我国要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新时期新任务新挑战下的我国高新区,正亟待开拓出一条全新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