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打不死的“周老虎”

2012年06月28日 09:57   来源:法制日报   李光明

  57岁的周正龙日前与到访的《财经》杂志记者一道上山寻找老虎踪迹,于6月21日上午9时多拍摄到一只成年虎留下的脚印(6月25日《新快报》)。

  “虎踪”照片的公布相比“虎照”,虽然显示了周正龙已经成熟,更加高明,但“虎踪”的效应已经大不如前。然而,寻虎者很多,甚至还有专门的队伍,常年都在寻找,却难觅虎踪,为何周正龙一进山就能发现“虎踪”?与周正龙一道上山的记者也是第一目击人,他更有条件第一时间发布拍到“虎踪”的消息,为何会让周正龙发布拍到的“虎踪”照片?而且,这位记者甚至连帮周正龙处理“虎粪照”的时间都没有,就因有要事匆匆走了,致使周正龙的“虎粪照”没法发布。人们只要稍作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这让人们好似又看到了“周老虎”的影子。

  是谁这么急切地催促“周老虎”复出呢?最急切的应该是周正龙本人。周正龙一出狱,坚称自己没有造假,将提起申诉,为冤屈的自己翻案,并高调宣布将进山继续找老虎。至于能不能拍到“虎踪”能为他的翻案带来什么,其实是次要的。从新闻价值上讲,作为曾经的“新闻人物”,他的出狱媒体最多一笔带过而已,只有“上山找老虎”才能引起媒体的持续关注,成为媒体的炒作点,让自己复出。人们说,“华南虎”事件让周正龙很熟悉媒体的操作流程,可以例证的就是,出狱后的周正龙把大多数媒体拒之门外,只回答过记者三个问题。记者不可拍照录音,写过的稿子周正龙都要审核,这是用其擅长的“饥饿”办法让自己有价值。这正是周正龙的惯用手段,在“周老虎事件”中屡试不爽,很多媒体记者为能获得采访不惜奉上不菲的费用。这不免让人有理由推测,周正龙在为两年牢狱之苦寻求所谓的补偿,而再造自己的品牌效应,再打“周老虎”这张牌,进而操纵某些媒体,不失为一条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捷径。

  急于期盼“周老虎”复出的还有一些媒体的记者。这一度让很多人不解。周正龙虎照造假已是不争的事实,包括众多媒体在内被“周老虎”耍得团团转,被愚弄得羞于回首,在周正龙出狱时,怎么会有几十家媒体聚集在监狱门口、周正龙家苦等曾经的“周老虎”现身。周正龙的话一语道出答案:他经常告诫采访他的记者,“你照我说的写,我保证你点击率高。”

  一些媒体记者为了追逐像“周老虎”这样有点击率的新闻,甚至不惜受“周老虎”的羞辱,被称“没有素质”,甘愿成为“周老虎”们阴暗目的的棋子。这其中固然有媒体激烈竞争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有些媒体记者异化了“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新闻观,崇尚猎奇炒作,形成了一种扭曲了的新闻观,以丑恶为美,社会哪个角落有丑事、脏事,就热情追捧,紧咬不放;事件越臭、越丑越是趋之若鹜。这不应成为媒体记者的价值理念,更不能成为某些新闻媒体和记者追逐独家新闻、轰动新闻的借口。新闻媒体应当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守住新闻传播的道德底线,把发挥媒体在社会道德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媒体记者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

  “周老虎”从虎照造假时起就注定是只“死老虎”了,谁围着转,最终收获的只能是一身晦气。“周老虎”事件该休矣。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