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学校有一个女生,学习很认真,人又老实,但家里特别困难,同学们都很关心她,平时买什么好吃的,都会分给她一份。久而久之,她觉得经常吃别人的东西不好意思,于是有一次也特意买了些零食分给大家吃,但同学们都委婉地拒绝了,这让她感到很难过,心想是不是自己买的东西同学看不上或看不起她。从此以后,她再也没买过东西分给同学,也再没接受过同学分给她的任何东西。渐渐地,她和同学的关系疏远了,人也变得更加沉默了。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教育问题。贫困女生买东西给同学是一种礼尚往来,她觉得经常吃人家的不好意思,希望大家能欣然接纳她买的东西,让她心里平衡点。在她眼里,这些零食不仅能满足食欲,还代表一种自尊。而同学们潜意识里觉得不应该吃她的东西,是因为她穷。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对于贫困者总是要给予他(她)点物质的东西,而对于贫困者的给予,则要断然拒绝。殊不知,有时这种潜意识行为,拒绝的不是物质,而是一片心意。拒者无意,给者有心,贫困学生的心是敏感脆弱的,周围人的眼神动作都会让其有所触动。恰恰是这样的多心,伤害了贫困者的好心。
所以,我觉得对于贫困者的给予 ,不必考虑太多,不妨大方接受,因为这一伸手在贫困者看来是一种尊重与肯定。(姚孝平)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