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北京有打造名牌明星强大优势

2012年06月26日 07:18   来源:北京晚报   苏文洋

  端午节前,江苏盱眙县官员在北京向市民免费派送龙虾,拉开了第十二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龙行天下”——盱眙(北京)美食周的帷幕。龙虾就是北京人说的“麻小”。地处洪泽湖边的江苏盱眙县是小龙虾的主要产地之一,有“中国龙虾之都”之称。

  中国人最喜欢“国际”,我在很多地处穷乡僻壤的县城、乡村都看见过不少挂着“国际”招牌的商店、招待所、度假村。这是不是和当年“共产国际”深入人心有关系,我还没有考证过。反正我们当年一看见李德,以为是共产国际派来的“神仙”,结果自己吃了大亏。现在也该轮到老外知道知道“国际”的厉害。但愿别又让“国际”骗着自己。

  鲁迅关心“娜拉出走以后”的问题,我则更关心“娜拉出走以前”的问题,也就是“没有‘国际’以前”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的名牌、明星在没有挂上“国际”以前,最好都在北京展示一下自己的形象、手脚、身段。在北京叫响了,再走向“国际”也不迟。

  《北京商报》6月21日以整版篇幅介绍了北京市商委连续3年在京举办各地商品大集的情况,非常值得一读。从2010年起,福建、浙江、山西、黑龙江、山东、新疆、吉林、江西、海南、广东(潮州)、台湾等十几个省、自治区先后组织当地名优企业到北京赶大集展卖商品。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89个各地品牌通过大集平台进入北京市场。同时,一批在北京叫响的地产名牌借着大集平台走出国门,打入世界市场,真的“国际”了。

  北京有一个地利特点,无论是外国品牌要得到中国人认可,还是中国地产名牌要走向国际,都需要北京这个独一无二的平台。当年,皮尔·卡丹行销中国,就从北京做起。一位服装老板告诉我,现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一提起“卡丹”,依然认为是国际大牌。因此,这也可以解释国际知名企业要进入中国,大多把总部放在北京。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搞经济的人更懂得在政治、文化中心做事情的“经济之道”。

  中国各地的歌星、影星要成名,不管你在当地有多红,不在北京的大舞台上得到观众认可,就好像没有上过央视春晚一样,还不能让全国公认你是中国的大腕。徽班进京,成了京剧(北平时代叫平剧),就成为代表中国的国粹。全国有那么多地方戏曲(种),惟独徽班的地方戏成为京剧,全国公认是中国第一大戏曲(种),不进京行吗?连“旭日阳刚”、“西单女孩”在全国走红,也离不开北京地下通道里先唱响了,才有机会上央视。我可不是鼓励要成名的歌星、影星都到北京地下人行通道一展歌喉。我只是借此说明一种文化现象。当下,中国的演艺名人,大多都是在北京起家的。一旦离开北京,影响力顿时减弱。比如周立波和郭德纲这对宝贝,周立波的本事不见得比郭德纲小,但郭德纲占据了北京的地利优势,周立波本事再大也只能在半个中国混。

  北京有打造中国名牌、明星的强大优势,既有地缘政治的原因,也有北京人的文化、品位、鉴赏力的历史传统。北京值得在这方面认真加以总结提高,更好地担负起时代的使命。这也是北京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