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看看接待中创造了多少“生产力”

2012年06月23日 07:25   来源:红网   郭杨阳

  “接待就是生产力”,昨日,一则甘肃省天水市接待办公室的标语在网上热传,引发广大网友的围观和热议。许多网友调侃说,“这绝对是个天才般的创新,此语道出了接待办的心声。”(6月21日《南方日报》)

  如果要整理一个“雷语榜”,这必然是又一素材。只是,与之前的“雷语”多出自官员之口不同,“接待就是生产力”被白底红字地挂在接待办公室外的墙上,其形式更加昭彰,而透过这一标语,其深刻的内涵也更加令人沉重——这一说法,又何尝不是道出个中门道的“大实话”?公众的愤怒不是来源于该“雷语”之“雷”,而是:被“雷语”所揭示的残忍事实所刺激。

  事实上,领导干部下到基层、一线考查,并不必然指向公款吃喝、无所作为——许多得到广泛认同的地方政策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领导干部基层考查所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而上级领导下基层检查,政府接待办接待好领导也并无“原罪”——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接待得周密、细致,既符合常理,又何尝不是接待办工作突出的表现?只是,把接待工作当成“生产力”,难免令人产生遐想,而这些遐想无一例外地指向对公共资源的无度挥霍。

  一者,接待工作该有多隆重,要产生多大的消耗?才能到达“生产力”的境地?所谓“生产力”,指人类运用各类工具,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的能力,接待工作能创造出什么物质文明?亦或者精神文明?难道就是“茅台文明”或者“五粮液文明”?

  二者,接待工作“创造生产力”的过程,如果不是体现在接待的环节里,那必然是来源于被接待人后期对接待工作的回馈,而这份回馈,来得正义不正义?而这份回馈又流向了哪里?在这一接待、一回馈中,用的可都是公共资源,隐含着巨大的浪费可能性,这能不让公众感到焦虑和愤怒吗?

  “接待”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词汇,可事实是:经过官场酱缸的浸淫,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其的扭曲,连“接待”也饱含了灰暗的色彩。至此,再将“接待”和“生产力”放在一起,就是明显地刺激公众的情感。

  跳出“接待”,更残忍的事实是:类似的“雷语”不在少数。从“替谁说话”,到“领导就得骑马坐轿”,再到此处的“接待就是生产力”,公众愤怒和舆论热潮在不断被挑起的同时,还不得不承认:这些雷语无疑也是对官场、对社会某些阴暗面最集中、最深刻的写实,而其所揭示的公权力飞扬跋扈哦,公共资源遭受浪费亏空的事实,无一不令人愤怒,无疑不令人沉重。

  想起了鲁迅先生有关“铁屋子”的论述,这些“雷语”所揭示的残酷现实,就是某些公权力、公共资源在运行中所形成的令人窒息的“铁屋子”,身在其外,一声呼喊的“既得利益者”,让熟睡的人们醒来的同时,又何尝不是让他们也看到了处境之痛苦,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残忍呀?就如鲁迅所表达的,尚不至绝望的一点是:如果有人被这一嗓子喊醒,总还是有砸破“铁屋子”的机会的。

  而之于“接待就是生产力”,当务之急不仅仅是撤销这一标语、追究标语始作俑者的责任,更应尽快规范该部门的接待工作,有必要的话,要仔细查查他们在之前的接待中创造了多少“生产力”。

 

相关评论:

 

“接待就是生产力”,莫把雷标当笑谈


“接待就是生产力”,是喜还是悲?


接待就是生产力:中国特色的政治幽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