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将火车站打造成城市地标。作为“商家必争之地”的火车站似乎只是旅客的集散地,少有旅客愿意或者说“敢于”在火车站花钱购物,更没有人喜欢在火车站流连。(6月18日《中国商界》)
火车站,作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理应成为“商业宝地”,旅客在等车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商业活动,吃饭住宿,休闲娱乐,哪样都会花钱。为何火车站门前人们步履匆匆,却很少有旅客在这里花钱购物?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火车站的商业形态单一。仅局限于数量极少的便利超市、餐饮和旅馆,旅客的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迫使旅客被动地缩短了在火车站停留的时间。
二是火车站的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在铁路人的观念中,铁路运输经营才是其主要业务,而车站商业只是运输主业的“填充剂”,经营商业是“挣小钱”,所以一直采用单一运输经营,而非多元化经营的模式。观念上的落后和认识上的偏差,是我国的车站商业之所以发展滞后的根源所在。
三是老火车站的乱象丛生。管理乱,没有一个统一管理部门,地方政府、铁路、各种协会各管一块,交叉管理,谁都管,谁都不管,旅客遇到事情不知道找谁,而管理部门协调起来也力不从心。规划乱,标识牌相当难找,通道如入迷宫,停车场里,私家车、出租车、黑车、摩托车和大客车乱停,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经营乱,价高质次,多有假货,而“皮包公司”、山寨版的“中介公司”比比皆是,卷走钱款逃之夭夭找不到人。
四是新建火车站不配套。缺乏商业环境,新建火车站多远离市区,偏僻,交通不方便。缺少顾客,火车站店铺稀缺,显得空空荡荡。缺少宣传,无论是商家还是火车站都宣传不够,旅客不了解。总的说来,新建车站缺乏人气。
如何把火车站打造成旅客喜欢逗留,变成购物消费的“天堂”?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外出取经,向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乃至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学习,他们有一套先进的经营理念,车站地区都是最旺最繁华最主要的商圈。
二是进行多元化经营。贯彻铁道部沈阳多元化经营工作会议精神,盛部长提出要落实铁路局市场主体权责,推进多元化经营的高度融合,实现一体化、网络化、规范化。新上铁实业有限公司就决定以虹桥站为核心站,结合沪宁线路上22个站点实行“总体开发”,采取“3、3、3、1”的新模式,即食品、餐饮和百货各占3成,其余占1成,丰富虹桥站商圈商业形态。
三是采取“四方共赢”战略。政府宏观调控,大力支持,搞好火车站商业生态环境;铁路火车站微利管理,培育商机,让商家大胆进驻;商家店主不“坑爹”,不卖假货,薄利多销,让利于旅客,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买得放心。只有政府、铁路、商家、旅客“四方共赢”,才能够吸引过路旅客,同时还能吸引当地的城市居民,这才是火车站由交通枢纽转变为经济枢纽最根本的动力。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