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带给城市诸多思考

2012年06月12日 08:58   来源:长江日报   刘敏

  昨天上午,武汉突现灰霾天气,城市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中,能见度很低,并且空气略感刺鼻。市民一度议论纷纷。气象部门说这是雾霾天气,并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到昨天下午,截至写稿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键性消息。一是发生雾霾天气的不止武汉,受风向与气流共同影响,昨日湖北中东部均形成大面积雾霾天气。二是经核实,武汉未发生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事故。三是有可能是燃烧秸秆造成,但武汉并未发生大面积燃烧秸秆现象,因此不排除来自周边地区。

  雾霾天气,严格说来,可能是一个气象问题,也可能是一个环保问题,还可能是气象与环保的综合性问题。如果是纯粹的气象问题,技术条件达到的话,应该做到提前预报,好让市民有所准备。如果存在环保因素,目前的原因调查只能说是初步的。

  现在,市民对城市环境更加敏感,关注度也更高。关心城市环境,其实就是关心自己的生活处境。城市环境已经问题化,大多数环境事件已被证明存在人为活动因素,比如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并不完全是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动。

  应对这一突发现象,平息市民情绪,最终都要靠事实说话。从雾霾天气出现后的数个小时内,城市的相关部门很可能与市民一样,并不确切知道原因何在。调查起因,找出源头,乃至搜集、核实和传递消息等等,都需要时间。在原因和过程都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仓促发布,未必能经受事实的检验,恐怕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能够理解应对的复杂性,也理解调查需要时间,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高效率,并始终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

  城市雾霾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社会风险。传统社会风险,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等领域。这种新社会风险,对人群影响更加广泛,应对也更加复杂,可能需要诸多部门高效的协作与联动。也就是说,包括城市雾霾在内的新型社会风险,对于城市的“社会基础设施”,城市部门的组织与运作方式等等,都提出新的挑战。城市作为人口和产业的高度集聚地,社会风险的复杂性以及应对风险的社会系统稳固性,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本次雾霾问题,还显示出社会的脆弱一面。城市被动地面对一场雾霾的突然而至,突发性显示了被动性;而后至少在数个小时之内,城市确实呈现一种不确定和茫然状态。作为人工造物的城市,对自然的或人为的风险预防及抵御能力,要比处于自然状态的乡村强得多。人定胜天的传统观念,进入城市层面,使人们对城市的风险控制力和确定性很有信心,不过从本次事件来看,再发达的城市,恐怕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雾霾现象目前最紧迫的是明确原因,找到源头,而作为一个突发问题,它对城市的应急管理、风险抵御等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