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诚信是企业的名片和底线

2012年05月28日 10:12   来源:光明日报   彭景晖
    诚信,被视作市场经济的灵魂、企业的名片,是道德在商务活动中的体现。企业信誉这把“金钥匙”的含金量,需要诚信作为保障。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诚实信用是商务活动中所有参与者应遵循的底线,商业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原则。

    古今中外,诚信备受人们重视。孔子曾把诚信缺失比作“大车无輗、小车无軏”。輗、軏是古代车辕与横木相接处的销子,在车上不算大的部件,但缺之则车无法前行,可见,诚信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罗马法已将诚信契约纳入法律条文,用以规范当时简单的商品交换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诚信早已成为商务活动中持续稳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但诚信危机在各国却从未销声匿迹,商业欺诈、企业诚信问题层出不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一些本来拥有良好前景的企业却因失信于民而陷入困境,自食其果,甚至被市场淘汰。近年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地沟油、铬超标胶囊等一系列事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诚信危机,令人痛心。这些事件,不仅伤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伤害企业本身,从长期来看,也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阻碍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

    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底线,那就应以底线的要求来规约。诚信的缺失,一方面来自于企业本身缺乏诚信意识,为追逐利润放弃基本准则,无视法律法规;从另一方面来看,市场监管不严、法律制裁力度不够,降低了违法违规的代价和成本,使少数企业敢于铤而走险,为追逐利润不择手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科学、细致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惩罚力度,稳定市场秩序,维护好“诚信”这一不可逾越的底线,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名片,那就应以名片的标准来打造。诚实信用是商品交换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利润,还有比利润更为难得的信誉。因诚信而得来的信誉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重的砝码,它创造的价值远比靠“缺斤少两”等小伎俩获得的多,诚实守信是智者的选择。因此,任何企业,都应树立诚信意识,培养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把诚信作为追逐利润的前提,让诚信创造广阔的利润空间。打造好诚信名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黄金规则。唯有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白羽)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