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前狼后虎,中国奶粉市场该何去何从

2012年05月26日 07:07   来源:红网   柳吴

  中国人买一罐洋奶粉的钱,在荷兰、英国等地竟可以买到三罐到四罐。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国际市场奶粉原料价格持续下降,洋奶粉在华却是只涨不跌,连续六年年均涨15.5%。(《人民日报》5月25日、《羊城晚报》5月24日)

  洋奶粉的飞黄腾达,真正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古老市场规律。原料价格持续下降、运费和关税成本基本稳定、“新包装”换汤不换药……新闻中这些看似繁琐的信息,无一不从侧面说明,洋奶粉涨价涨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不以价值为核心的价格浮动都是耍流氓,疯狂涨价的洋奶粉如同一头眈眈饿虎,操控奶粉市场,一次次掏空中国父母的血汗钱。

  洋奶粉贵得离谱,可是辛劳的中国父母却宁愿去充当冤大头。或许在他们眼中,质量问题频发的国产奶粉恰似一头有毒的狼。如果说洋奶粉的诟病是野蛮涨价,那国产奶粉的是非实在是太多了。大头娃娃奶粉、三聚氰胺奶粉、皮革奶粉……时至今日,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已如薄冰,任何安全问题的风吹草动都会使本就脆弱的消费信心再次受创。更何况近来某大型奶业频出“呕吐门”、“生产日期门”、“牛尿门”……

  前狼后虎,站在奶粉销售柜前,相信太多的中国父母都会感到无所适从、无可奈何。矫正明显畸形的中国奶粉市场,是孩子爸妈的心愿,更应该是国企、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国产奶企坚持走正确的生产道路,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管理关,重塑品牌公信力,这些虽然是老生常谈,却从未过时。对于政府,不仅仅是要出台成套的乳业政策法规,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严格执法、加大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别让乳业监管成为一纸空文、一个空洞的名词。至于全社会,则是不忘教训、不忘监督、理性选择。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