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思想选美”可以多一些

2012年05月26日 07:03   来源:羊城晚报   何 龙
    =“南沙湿地杯”第二届羊城大学生辩论赛半决赛昨天在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举行,大学生辩手对“道德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还是个人修养”展开了激辩。无论是立论观点还是语言运用,都表现了这些90后大学生对道德的思考,对现实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的刷新。

    大学生辩论赛开始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辩论的题目基本上反映了时代的面目。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是“儒家思想是否可以抵御西方歪风”,这个“西方歪风”就留下了时代的烙印;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是“温饱是否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映了当年温饱还是个问题;1997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争论“国际网络该不该受管制”,意味着互联网已经向人们张开了大网……今年的羊城大学生辩论赛围绕道德的主题展开,其语境正是道德问题越来越逼近我们的眉睫。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就辩论过“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能否统一”,但这个问题远未完结,而且现实更加坚决地扮演了“反方”角色———道德被金钱的疯狗追得落荒而逃,道德的救援信号发得更加频密且急促。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本来就值得整个社会深入探讨。作为大学生,探讨这样的热点问题既是关注现实、参与社会的实践,也是探究理论、追寻答案的行动。从辩论赛启动之日起,许多辩论队同学就阅读了大量的报刊书籍,收集了大量的专家观点,查找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在他们面前,对手显然不仅是场上的正反方,更是那些拖曳道德沉降的潜在力量。过去常被视为观念游戏、逻辑游戏和语言游戏的辩论赛,实际上为大学生认识现实社会、研究理论学说、直击问题焦点打开了门窗。在多场辩论会上,面对监督管理缺失、造假制假猖獗、伪劣无处不在的“情景再现”,无论台上辩手还是台下听众,都能清晰看到道德老人那落寞的背影和沉重的脚步。这时候,我是你非往往变为同仇敌忾。

    身处“娱乐至死”价值紊乱的年代,面临拼学不如拼爹、拼才不如拼貌的环境,一些学生或沉溺于声色游戏,或迷失于价值岔路,或不愿思考,或不敢思考,或不能思考,甚至失去了提问的冲动。因此在整个辩论赛过程中,主办方都始终鼓励学生大胆面对真相揭示真相,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怕寻求答案公开答案,果敢质疑权威挑战权威……

    在各种选美彼落此起时,良好的辩论赛实际上是“思想选美”、“知识选美”、“逻辑选美”和“语言选美”。假如这样的“选美活动”能得到更多关注并得以延续,我们的单向教育将得到补充,我们的僵化思想将得到纾解。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