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有效把握“稳增长”

2012年05月23日 08:05   来源:中国网   谭浩俊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表示,“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也意味着,“稳增长”不仅是今年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且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

  从前两年的“保增长”,到去年的“防通胀”,再到今年的“稳增长”,经济形势可谓是一波三折,变幻莫测,一会汹涌澎湃,一会寂静如死,一会烈日焰焰,一会寒风刺骨,变化之快,变数之大,不仅企业难以适应,政策也调整难度极大。

  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通胀过后往往容易出现滞胀。虽然从此轮物价上涨的实际情况看,在各种政策措施的强烈作用下,没有出现明显的恶性通货膨胀,但是,物价上涨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关键在于,物价趋于平稳以后,经济开始出现下滑,且下滑的速度较快。这是不是滞胀的前兆,尚难判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能迅速稳住经济下滑的趋势,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出现恶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再推出经济刺激计划,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所以,稳增长,首先是为了遏制经济继续下滑,为了让经济尽快走出疲软状态,让社会各方面不对经济前景失去信心。

  需要理解和把握的是,“稳增长”不等于“保增长”。“稳增长”的前提是“稳”,在“稳”的基础上再考虑“快”。也就是说,“稳增长”并不需要过多考虑速度问题。即便强调速度,也是为了不让经济增长跌“破”经济发展以及公众心理可承受的边线范围,不让经济下滑结果给公众带来焦虑和担忧。因此,在“稳增长”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物价上涨、投资过热等。一旦这些方面出现问题,就必须迅速对政策作出调整和完善。相反,“保增长”则主要强调的是速度,即经济增长必须维持在较快的速度平台。而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则往往考虑很少。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增速过快,往往会留下许多“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稳增长”,必须与“保增长”有所区别,切不可因为“稳增长”,而采取一些容易留下“后遗症”的措施。如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这一点,必须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其实,对于今年的经济形势,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有过十分正确的判断和估计,认为今年的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发展经济的任务十分艰巨,就明确提出了“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正是基这样的分析和考虑,中央在确定今年的经济工作目标时,主动下调了经济增长指标。

  只是由于地方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清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导致经济在下滑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对策和办法,使经济出现了连续下滑的现象。所以,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是针对当前经济下滑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提出的批评。因为,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任凭经济继续下滑,不仅完成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会落空,而且会直接影响公众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所以,“稳增长”,也是完成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需要,是提升全社会发展经济信心的需要。稳住了经济增长,就稳住了发展的信心。

  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是,虽然“稳增长”的任务相当艰巨,压力相当大。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忽视民生的改善和提高。首先,要将“稳增长”寓于经济结构调整之中,通过大力压缩过剩产能,降低高耗能产业和产品,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切不可因为“稳增长”的需要,而忽视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经济结构调整,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地稳定经济增长。

  其二,要将“稳增长”与“稳物价”有机结合起来。虽然今年以来物价运行总体比较平稳,但是,“稳定”的基础并不牢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反弹。因此,在“稳增长”的同时,必须“稳物价”,防止因为政策措施不当引起物价的反弹。其中,尤其要注意不能为了“稳增长”,再大规模地动用政府投资。种种迹象表明,一些地方为了完成经济增长目标,正在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重拾政府投资手段,如大拆大建、大搞城市建设等。其中,政府融资平台“变脸”融资,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再者,要防止地方借“稳增长”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稳增长”任务再重,也不能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因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多地方都在打房地产的主意,都想通过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如果这项工作不做好,不控制好,对“稳增长”是相当不利的。

  再一个问题,就是在“稳增长”过程中,一定要更加重视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鼓励。因为,不乏是现在还是将来,民间投资都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甚至可以这样说,民间投资不启动,经济增长将难以真正有活力。如何启动民间投资,显然不能只纸上谈兵,而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措施与办法,有让民间投资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的政策和手段。这一点,有关方面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

  总之,对“稳增长”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既看到“稳增长”对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要在“稳增长”过程中盲目决策、盲目行动,而要客观分析、科学判断、正确把握。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