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民日报:推动伊核谈判需顺势而为

2012年05月23日 07:09   来源:人民日报   钟声

  伊朗与美、英、法、俄、中、德六国及欧盟定于5月23日就伊核问题在巴格达进行新一轮对话会。对话会前夕,积极信息开始传出。先是有报道称,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本月14日至15日进行的维也纳会谈“富有成果”。19日,伊朗外长表示伊朗将以“诚意”就核项目与国际社会对话。奥巴马则在近日表示八国集团承认伊朗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利。20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赴伊讨论解决伊核问题的形式和框架,双方对话级别有所提高。

  就在今年年初,美国、以色列与伊朗还不断互相抛出“战争”、“封锁”言辞,且频繁举行军事演习,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战争猜想甚嚣尘上。与之对比,目前虽仍有战备的消息传出,紧张局势略有缓和已是事实,现在是推动伊核谈判前进的有利时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有利氛围是谈出来的。4月14日,伊朗与六国在伊斯坦布尔曾进行谈判。谈判后,双方都表示会谈积极、具有建设性,且同意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合作基础,在巴格达进行第二轮谈判,努力开启“核合作”。从战争边缘重回谈判桌,伊核问题和平解决迈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步。

  既然4月的伊斯坦布尔谈判已经开启对话,即将进行的巴格达对话会就需努力推动实质性谈判的进程。伊核问题谈判需要向前走。正如分析人士指出,伊核问题发酵已久,既是涉及核扩散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是有关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博弈的传统安全问题,谈判要破除诸多因素的制约向前走必然遭遇困难。然而,对于客观困难的清醒认识不等同于谈判可以消极进行。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学理命题,更是实践理性的检验;国际关系史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时势转变往往会让一些看似必然的结构性困境获得变化的契机。

  伊核问题有过错失和平解决有利时机的经验教训。10年前,伊朗曾经谋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试图建立商业合作,进行“文明对话”。时任美国总统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一方面以“邪恶轴心”的言辞把伊朗归为支持恐怖主义的政权,另一方面又在伊朗东西两翼部署兵力。伊朗由此重启核计划。从此,谈判进程时断时续的状态维持至今。今日重新审视美国当时的对伊政策,其战略性失败几成定论。即使今天,美国在伊核问题上仍然拥有很大的回旋空间。但是,放弃互动、固执于对抗,极有可能陷入新的战略误判。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把握目前伊核问题和平解决的有利时机需要谈判双方务实积极对话,努力寻求和扩大共识,妥善处理分歧,逐步建立互信。只有坦诚交流、相互尊重,眼下的有利氛围才会真正转化为伊核问题和平解决的新契机。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推动伊核谈判需顺势而为    2012年05月23日
  • ·第二届尼山论坛开幕    2012年05月22日
  • ·2012水业高级技术论坛7月举行    2012年05月21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