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一家有50年历史的老轴承企业调研,得知国产高端轴承钢产品市场销售并不乐观,过去有一半以上因不合格被要求“打回去”,如今这一比例依然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轴承钢拥有1000多亿元的市场,每年进出口额均超过200亿元,而进口的都是高端轴承钢产品,出口产品多为低技术含量的轴承钢产品。这一反差道出了当前钢铁业利润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也从一个侧面指明了国内钢企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特钢市场需求广阔,主要来自于铁路提速用钢,大飞机用高强度不锈钢,海洋用钢以及能源领域用钢等,但上述领域的特钢仍有相当数量依赖进口。
造成国产特钢产品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技术门槛高,钢企产品创新缓慢。而少数能达到高端特钢技术要求的国内大型钢企,又看不上像轴承钢这样利润低的产品,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上,小特钢的市场逐渐被国外同行占领。二是市场混乱。国内钢铁工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关键期,部分小钢企选择轴承钢这样的小产品,完全是无奈之举,但其技术瓶颈又不能满足精度寿命、疲劳寿命等指标要求,在获取一定收益之后,小钢企便急于抽身离去,何谈质量?
反观普通钢的长材、扁平材等需求旺盛的品种,因利润空间大、市场前景好,较受钢铁巨头青睐,产量和库存与日俱增。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5种钢材社会库存量1789万吨,同年初相比增加499万吨,增幅达38.66%,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控制产量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钢企就像是正在减肥的胖子,看不上健康的水果和蔬菜,却又放不下心爱的“垃圾食品”,陷入越减越肥的怪圈。
此前有关部门将高品质特殊钢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扶植,正是为了改变目前钢铁业利润率低下的问题,帮助钢企挤掉累赘的“脂肪”,增加强健的“肌肉”。这也是全行业减少产能过剩、加快瘦身、实现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再回到轴承业,从国外看,目前许多轴承厂商早已拥有自己的配套钢铁厂,钢铁业和装备制造业已逐步形成良性的跨产业联盟,下游产业的巨大市场为钢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同时也倒逼钢铁业自身实现“瘦身”。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巨人”应从小轴承中吸取经验,做足自主创新、兼并重组的大文章,争取早日瘦身成功。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