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一家有50年历史的老轴承企业调研,得知国产高端轴承钢产品市场销售并不乐观,过去有一半以上因不合格被要求“打回去”,如今这一比例依然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轴承钢拥有1000多亿元的市场,每年进出口额均超过200亿元,而进口的都是高端轴承钢产品,出口产品多为低技术含量的轴承钢产品。这一反差道出了当前钢铁业利润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也从一个侧面指明了国内钢企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特钢市场需求广阔,主要来自于铁路提速用钢,大飞机用高强度不锈钢,海洋用钢以及能源领域用钢等,但上述领域的特钢仍有相当数量依赖进口。
造成国产特钢产品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技术门槛高,钢企产品创新缓慢。而少数能达到高端特钢技术要求的国内大型钢企,又看不上像轴承钢这样利润低的产品,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上,小特钢的市场逐渐被国外同行占领。二是市场混乱。国内钢铁工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关键期,部分小钢企选择轴承钢这样的小产品,完全是无奈之举,但其技术瓶颈又不能满足精度寿命、疲劳寿命等指标要求,在获取一定收益之后,小钢企便急于抽身离去,何谈质量?
反观普通钢的长材、扁平材等需求旺盛的品种,因利润空间大、市场前景好,较受钢铁巨头青睐,产量和库存与日俱增。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5种钢材社会库存量1789万吨,同年初相比增加499万吨,增幅达38.66%,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控制产量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钢企就像是正在减肥的胖子,看不上健康的水果和蔬菜,却又放不下心爱的“垃圾食品”,陷入越减越肥的怪圈。
此前有关部门将高品质特殊钢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扶植,正是为了改变目前钢铁业利润率低下的问题,帮助钢企挤掉累赘的“脂肪”,增加强健的“肌肉”。这也是全行业减少产能过剩、加快瘦身、实现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再回到轴承业,从国外看,目前许多轴承厂商早已拥有自己的配套钢铁厂,钢铁业和装备制造业已逐步形成良性的跨产业联盟,下游产业的巨大市场为钢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同时也倒逼钢铁业自身实现“瘦身”。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巨人”应从小轴承中吸取经验,做足自主创新、兼并重组的大文章,争取早日瘦身成功。
(责任编辑:王雅洁)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婵°倗濮烽崑娑⑺囬悽绋挎瀬鐎广儱顦粈瀣亜閹哄秶鍔嶆い鏂挎喘濮婄粯鎷呴崨濠呯闂佺ǹ绨洪崐婵嗙暦閻㈠憡鏅濋柍褜鍓熼崺銉﹀緞閹邦剦娼婇梺缁樶缚閺佺ǹ岣挎径鎰拻濞达絿枪椤ュ繘鏌涚€n亝顥㈢€规洘濞婃俊鐑藉Ψ鎼淬垻娲寸€规洏鍔庨埀顒佺⊕鑿ら柟閿嬫そ濮婃椽宕ㄦ繝鍌氼潓閻庢鍠栭悥濂哥嵁閸℃稑閱囬柕澶涘閸樼敻姊洪崨濠傚鐎殿喖鐖奸獮鎴︽晲閸モ晝锛滃銈嗘閸嬫劖鏅堕敂閿亾鐟欏嫭绀€鐎规洦鍓熼崺銉﹀緞婵炵偓鐎婚棅顐㈡搐濞撮妲愰敃鈧埞鎴︽晬閸曨偂鏉梺绋匡攻閻楃娀骞冭椤㈡﹢鎮╅懠顒傜摌濠电偛顕慨鎾敄閸涙潙绀勯柣妯肩帛閻撳繘鏌涢锝囩畺鐎瑰憡绻勯惀顏堝箚瑜嬮崑銏ゆ煛瀹€鈧崰鏍嵁韫囨洑娌柣锝呰嫰鐢潡姊虹拠鎻掝劉闁绘棏鍓熼獮蹇涙晸閿燂拷